熱門:

2014年10月28日

李沛然醫生 心臟科

抗血小板藥的謬誤

中風令很多人聞之色變,事實上中風的病因有很多,其中缺血性中風主要是由於血栓阻塞血管所致。現時有很多藥物有預防或減少血栓出現的作用,但由於血栓形成的機制很複雜,例如血管硬化與心房顫動產生的血塊其實並不一樣,需要以不同的藥物處理,否則用了藥也等於「無食藥」,無助減低中風來襲的風險。

心房顫動(房顫)是很常見的心律問題,年紀愈大患病機會愈高。房顫會令心房跳動較正常急速和紊亂,導致血液流動變得不暢順,滯留的血液於是容易產生血塊;當血塊游走到腦部造成血管阻塞,便會引致缺血性中風。因此,除了用藥控制心律之外,有較高中風風險的房顫病人,也需要服用薄血藥以減低中風的機會。

薄血藥即是抗凝血藥物,作用是令血液變得稀薄,藉以令血塊不易結成。以往薄血藥只有「華法林」一種,這藥雖有效,但使用極為不方便,要經常驗血及調校劑量,而且容易與食物及藥物相沖,故病人必須小心戒口,否則隨時會發生出血或藥效不足等後遺症。正因為華法林這麼難用,有些病人會疑惑,為何不能以其他較易用又能預防中風的藥物代替,例如另一種慣常用於預防中風的藥物亞士匹靈?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雖然兩種藥物的治療目標相似,但其實效用不一樣,所以不能混為一談。

亞士匹靈是抗血小板藥,顧名思義是針對血液中的血小板,藉以減少由血小板積聚而形成的細小血塊,這類藥物適合冠心病及血管硬化等病人使用。至於薄血藥則可令血液整體變薄,所以能夠預防一些較大的血塊產生,而房顫引起的血塊便多為較大的血塊,可阻塞大血管造成大範圍及嚴重的中風,所以需要用薄血藥才能收到效果。

對於房顫或其他需要服用薄血藥的病人來說,亞士匹靈等抗血小板藥物的功效接近等同「無食藥」,不能帶來理想的預防中風療效,病人仍要承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事實上,舊式薄血藥的種種限制,令病人容易產生抗拒,幸而近年有新一代薄血藥推出,使用上較方便,甚少有相沖問題,而且出血等副作用較少,是病人另一選擇。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