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中國是個農業社會,人民與土地緊緊相連,形成「不流動」、穩定的特性。《漢書》記載:「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留戀故鄉是很多中國人的共通點。即是在現代大都市,習慣了一個地方的環境、節奏,離開亦不是一件易事,本案一家正是如此。
戶主搬離居所後,家中只剩下父母及弟弟三人,於是決定拜託設計師Clifton重整格局。不過,戶主父母是懷舊長情的人,家中的一枱一凳、每件物品擺位早已深深印於腦海之中。因此,設計師翻新居室時以三人多年來的生活習慣與喜好為基礎。外觀雖然煥然一新,但舊居那份熟悉的溫暖情懷依然植根於骨子裏。
本案設計師Clifton表示:「戶主希望要一種簡約、homey的感覺,裝潢時尚之餘,亦要為父母保留舊居元素,如他們喜歡的中式家具、掛畫等,以保留那種熟悉的親切感。所以整個設計會比較保守,並以改善家居狀態及空間重整為主。」
一室窗明几淨
玄關與大廳之間有一個門框略為分隔,配合米色地磚及深啡胡桃木地板,空間層次分明。高身牆櫃收納空間固然充裕,但最獨特之處在於穿透櫃身的層板,方便更換鞋履,設計貼心。
穿過門框,光潔明亮的居室映入眼簾。單位本來就光線充足,而且空間寬敞。設計師決定一切從簡,實用不花巧的布置進一步提升空間感。設計師指:「米白色L形梳化、線條筆直簡潔的電視層板、清亮的玻璃茶几,就是客廳的所有組件。至於飯廳,也只有實用的玻璃圓餐桌和椅子,和供儲物的邊櫃,一切以最簡單為前提。」
地板、家具盡是深深淺淺的木材,映襯純白牆身,素淨而不失暖意。採用幾何造型的餐椅、茶几富現代氣息,正好與戶主父母喜歡的古典中式墨畫和各式傳統擺設形成新舊對比。室內中式小茶几上放一盆富貴竹,室外露台就放一張中式矮凳以作茶几,流露淡淡優雅韻味與活潑綠意。飯廳設有圓窗的木趟門後是經過一翻整頓的廚房。原則廚房旁有多重間隔,零碎格居難以運用。於是設計師將幾個小空間合而為一,畫面變得開揚歸一。現在廚櫃沿着原來的廚房牆身而設,工作枱則延伸至轉角處,方便備餐之餘,又可串通兩區。牆邊再設置幾個及頂高櫃,提供大量儲物空間,地方更見整潔。貫徹大廳風格,廚房牆身和地板鋪設米色磚,襯以深啡與木紋櫃門,深淺有致。
完善私人空間
香港住宅因為空間限制,通常只有主臥室採用套房設計。設計師今次特意將四房間隔減為三房,其中一間更劃作書房,成功騰出地方為父母房及弟弟房配置獨立浴室,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擁有充裕的私人空間及設備。
弟弟的房間由兩間房合併而成,偌大空間放下大床後依然可以三邊落床。陽光透過對面一整列窗戶洋洋灑落,映於一室木色上感覺和暖舒暢。設計師順勢沿窗打造書枱,用盡天然光線。一旁的長凳與幾何櫃架既是陳列儲物的地方,亦是閒坐區,營造輕鬆自在的氛圍。
及頂衣櫃猶如一幅木牆,向前走就是套廁所在。磨砂玻璃後一如其他區域,選用米色地磚及木材元素,配搭利落線條,大方自然。傳統浴缸以容易打理的企缸取而代之,簡單但完備。
返回走廊,房門、櫃門和牆壁飾以一式一樣的木材,構圖和諧統一。全屋其實有不少儲物空間,被設計師巧妙地逐一隱藏起來。改善儲物安排、整合收納空間正正是翻新舊居的其中一個重點。所以通往兩間睡房的走廊亦有不少及頂牆櫃,方便各人存放雜物。
推開隱藏於走廊的其中一道木門就可通往主人套房。地方雖然較弟弟房間細小,但風格貫徹主調,溫馨簡潔。木製床頭板與兩側的抽屜櫃跨越整幅牆壁,與窗前長長的書枱連接,線條流暢。設計師再利用一道木趟門,將礙眼的櫃架變成獨立衣帽間,整體觀感乾淨整齊。
最後一間房位於玄關右方,一室木材家具中幾幅中式畫作成為焦點,添上一絲文雅氣質。設計師只配置書枱、儲物櫃及梳化床,書房隨時可變身為客房,方便招待客人留宿。
撰文︰陳春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英國皇室御用 Gieves & Hawkes前衞紳士 |
上一篇: | 士多啤梨.紅莓.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