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孩子食物敏感,家長最為煩惱,很多時都不明所以,以下是常見的食物致敏源。遇上孩子食物敏感,家長可以先審視孩子可有進食這些「高危」食物,以找到致敏元兇。
海鮮:魚類是一般中國人相信是十分安全的。但是在實際上,也有不少人對魚類敏感,同時交叉反應也常出現於魚類上(即是病人對某一種魚過敏的同時,也有可能對多種魚也出現過敏反應)。有時魚類過敏,可能是因為其他物質,例如組織胺(Histamine)。由於冷凍的過程欠佳,令細菌滋生並把魚內的組胺酸消化成組織胺,繼而引起中毒現象,情況很像食物過敏。此外,中國人喜歡用海鮮去做湯底,有時客人並不知道廚子用了什麼材料,所以有必要時要尋根究底才知道致敏的源頭。
花生:有別於外國,亞洲人種對花生的敏感情況並不嚴重,這可能與亞洲人的兒童很早便接觸到花生類的食物,以及亞洲人傳統以水煮或輕炒煮花生,令過敏情況減少有關。由於花生在很多食物及其相關調味料中「悄悄地」出現,所以在外用膳時要小心避免汁料多的食物,甚或問清楚材料才進食。
香料:很難定斷,因為中國人喜歡用上多種香料調味。除非是源材料類,例如薑片才容易被發覺,所以家長宜加留意香料所含的用料,因準確的病史是有助醫生的判斷。
大豆類:患者可能只需接觸少量製品, 便會引起反應,例如豉油、蠔油等。對大豆敏感,對於素食者衍生的問題較大,因為大豆是他們的主食糧。
食物添加劑:傳統中國人認為太漂亮和美味的食品是不健康,但是添加劑敏感有時雖然知道,但並不容易被發現,就算發現了,也很難確實是哪一種。外國人較多出現對味精敏感,相反中國人卻非常少見。
亞硫酸:多見於防止食物氧化變色,例如鮮水果、馬鈴薯和蘿蔔。此外沙律、乾果和紙包果汁飲品也很常見。至於酒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硫磺成分,當敏感人士飲用後,可能出現氣管和食道收窄的情況。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逢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心跳的診斷 |
上一篇: | 乾隆養生秘法——「齒常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