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4日
七十年代被視為香港的黃金年代,人們追求有車有樓的生活。縱使今天香港樓價高企,生活空間有限,「上車」依然是不少人的夢想。在甲骨文中,「家」字的字義結構是「房子裏養着一頭腹大便便的豬」。對於古人來說,豬是溫順、繁殖力強的動物,代表富足安定的生活,引申一個家再豪華瑰麗,亦不如有家人相伴在旁。本案戶主深明此道,即使是度假屋,亦強調溫馨窩心的氣氛,而樓中樓的設計更叫人拍案叫絕。
戶主本來以投資為目的購入位處深圳的單位,但收樓後見屋苑管理嚴密,四周設施規劃完善,於是乾脆將它當作度假屋自用。戶主更表示:「這裏是我和太太的『dream house』,社區環境和室內面積都讓我們相當滿意。如果在香港,它絕對是超級豪宅。」作為周末假日的住所,設計師Darren融入型格酒店概念,煥然一新的格局裝潢與仔細安排的娛樂配套讓戶主一家可以放慢步調,享受溫馨時光。對於設計師來說,內地的建築間隔與香港單位不盡相同,反而更富新鮮感。當中最特別的是入戶陽台,地方「四正」之餘有近百方呎,與香港住宅的房間相差無幾。
有見陽台樓底高,設計師與戶主商量後決定將它改造為密封式玄關,再加建一個閣樓。
自然元素
連貫閣樓與玄關的懸浮式樓梯最考心思,結合儲物櫃、座椅和地台。夫婦二人喜歡騎腳踏車,梯級下方的空位正可擺放兩人的愛車。背牆飾以灰色噴漆,另一面就打造黑板牆,質感原始簡樸。設計師又加入芥末黃條子,映襯地上的玻璃馬賽克,對比鮮明。而樓中樓就成為戶主的漫畫樂園,收藏一系列漫畫模型。配合漫畫對話框架造型的抽屜櫃,玩味十足。
隨着木製天花走就是處處洋溢自然氣息的廳堂。牆上的黑色樹木蝕花鏡從飯廳延伸至廚房,與露台植物牆遙遙相對,彷彿將婆娑樹影映入居室。配搭一室木材家具與地板,清新寫意。其中原木吧枱配襯白色亮面廚櫃及黑鏡吊櫃更是設計師的心水配搭。
因應戶主要求,設計師將飯廳與其中一間房合併,形成呂字形廳,廳、房比例亦更平衡。廚房則拆牆採用開放式設計,空間頓時敞亮開揚。既可容下六人長餐桌和特製酒櫃,又有專為上網而設的位置,成為喜歡下廚與舉辦聚會的戶主的理想居室。至於廚房和客廳之間就新造一幅雙面間隔牆,廚房一方鑲入大型冰箱,客廳一面就化作入牆式影音櫃與壁爐。配搭特別挑選的木柴渲染窩心暖意,成為設計師與戶主最喜愛的角落。
客廳設計同樣有不少自然元素,木條子牆飾與天花、石紋磚電視牆、乳牛紋Eames DCW Chair和灰布梳化等營造一股舒適自在的氛圍。設計師襯以鮮黃色地毯和青綠色Egg Chair,在一片柔和的啡白灰中形成亮眼焦點。配合天花、牆飾與家具的利落線條,融入時尚現代感。
男戶主是個電影迷,家庭影院自然必不可少。客廳設置薄屏電視外,另外配備120吋OS電幕,加上Pioneer投影機、KEF 5.1環繞聲系統、Lutron燈光系統和兩聲道揚聲器。戶主可以於視、聽娛樂之間隨時切換,又可馬上調校光暗,足不出戶亦有影院級的享受。
四房間隔變成三房,剩餘的房間分別用作主人套房、父母房與客房,其中主人房改動最大。浴室間隔牆換上通透玻璃,綴以黑色框線,輕盈之餘不失型格。走道上的木作天花和玄關天花如出一轍,同樣鑲嵌喇叭,悅耳歌聲滲透全屋。同樣是橡木地板,房間內卻選擇深一度的木材及Herringbone造型,鋪陳層次變化。最特別是床頭的紐約地圖及床尾的立體城市地圖牆飾,呼應窗外都市景致,形象鮮明。毗連主人房的客房採用啡白配色點綴空間,簡潔溫馨,運用了條子拼湊而成的立體牆飾,幾何造型富線條美感。仔細留意,木板床頭牆其實由地面延至,暖黃燈光映於其上更顯柔美。最後的父母房按照戶主母親的喜好,選擇翠綠色調,與純白形成清新對比。
撰文︰陳春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夜色光影流轉 塑造安睡空間 |
上一篇: | 葡萄酒大師的酒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