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9日

譚淑美 訪談錄

高錕太太 怕丈夫有天連她也忘掉

黃美芸,「光纖之父」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的太太。

眾所周知,高錕於2002年患上腦退化症,至今已十二年了。從前聰明絕頂,今天幾乎忘掉一切,令人惋惜。

「他忘記很多skills,甚至是連執筆寫字也忘了。」她正在教他畫畫,但要扶着他的手才行。「生活半世紀的人,已經不是從前認識的同一個人。」

她說過,很多患者都在六七十歲才發病,其時另一半也是老人了,照顧起來特別辛苦。

「高校長還認得子女嗎?」記者問。

「認得!他或講不到名字,但看見認得的人,會笑。」黃美芸說。

「你會害怕有天他連你也忘掉嗎?」

「我知道這天會來臨的,怕嗎?當然怕。」她難過地說:「這病就是如此。」

雖然有外傭幫忙,而且他每周有三天到日間中心,但到底,她是最貼身照顧者,她怎樣紓緩壓力?

「我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打麻雀、打撲克、打balloons、打乒乓球。我每周也會打三次網球。」在黃美芸的「休息時間」,她仍心繫高錕,常常上網找關於腦退化症的博文來看。

然而,盼望奇迹的心態,日漸磨滅,「我已慢慢學會放鬆,明白此病是無得醫。」

為了治病,高錕試過使用美國新藥療程,藥費極貴,每劑要1萬美元,高太利用諾貝爾獎金支付。當年的諾貝爾獎金,為500萬瑞典克朗(約為500多萬港元),但因他們是美國公民,四成要用來繳稅。黃美芸曾說,為了試新療程,獎金都花光了。

即便是願意花錢,但現時已沒新藥可試了。他現在服食的是Exelon及Namenda兩款傳統藥物。「醫生說,早期吃才有效果。不過,繼續食啦,或者有效果呢?」她輕輕道。

高錕現在的情況怎麼了?

「以前高校長也會打網球,但現在眼與手已不協調,因腦部覺得這些不重要,自動關機。他說話十分混亂,令人摸不着頭腦,最多只能說yes、no、because……,很久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最常見有三種情況,就是肚餓、病痛、眼瞓,卻不能講,於是發脾氣。」

她說,情況如同嬰兒,只是嬰兒會哭,而高錕則發脾氣。

在日間中心,有護理員為他按摩,防止手腳變僵硬。「像發電郵,正常人會立刻收到郵件,但他卻收得很慢。」

私奔結婚

高錕出生於富裕的上海家庭,爸爸是法官。根據《高錕自傳》,其第一項發明是:泥球炸彈。「我們用泥球擲向貓狗,把牠們嚇個半死。回顧當日,這種行徑無疑十分頑皮。」

他曾經到香港定居,讀中學,後來赴倫敦升讀大學。在那裏,他遇上他所言的「命運女神」黃美芸,兩人因在一間通訊器材公司擔任工程師職務而結緣。

在那裏,面孔幾乎全是白種人,這張中國女子的臉,令高錕躊躇數天,才鼓足勇氣向她自我介紹。

他約她去看電影,她不斷找藉口推辭,而高錕卻有無比毅力,終於有次她答應外出看戲。在回去路上,他握了她的手,「兩手相牽的剎那,恍惚有一股電流由我們的雙手流遍全身。直至現在,四十多年後,我們仍記得這一晚,回味那一剎那時光。」《高錕自傳》寫道。

一次公共汽車罷工,高錕為了看她,要徒步走路。不久,兩人決定結婚。可是,由於黃美芸哥哥未婚,按她母親古舊的觀念,長子必先結婚,妹妹才能嫁,因此,高錕提親時,遭黃媽媽拒絕,黃美芸決定離家出走,跟他私奔。

婚禮上,她那邊沒有家人出席。兩口子亦花了很長時間,才將關係破冰。

腦袋縮水

腦退化症,前名字為「老人癡呆症」,它是什麼病?

黃美芸解釋,「腦袋縮水,腦細胞萎縮。目前沒得醫治,但有人正研究預防方法,已超過二十年了——這尚有希望。」

高錕慈善基金會職員在旁解釋,「腦退化症是腦形成塊狀,有些細胞已死亡,腦縮小到像拳頭,它可置人於死,是香港疾病的頭八號殺手。」

高錕於1987年至1996年擔任中文大學校長,她想過是否因長期承受巨大壓力,而導致此病的發生。

「我回頭看他上台致辭的相片,他顯得很緊張,握實拳頭。平時他也不懂放鬆,不會出外喝酒,不說別人閒話,他也不會跟我傾訴壓力。」

她說,行政工作令高錕受壓,研究光纖也很令他受壓,這人受壓數十年了。

回想高錕患病初期,「叫他取東西,他會取錯;叫他外出買東西,他買不到。我很嬲他,以為他整蠱我,我還不知道那是病。」

現時,高錕每周三天在日間中心度過,「香港二十年前只有三間專門中心,現在有二十多間。」她覺得,不少綜合中心,其他長者或會歧視腦退化症長者,「大夥兒都識做某啲嘢,但佢唔識做。」

高錕也愛看電視節目,「風景、動物、America's Funniest Home Videos(《笑笑小電影》)之類,他也會笑下。」

她認為,專業的日間中心,較請傭工帶患者到公園去更好。「請工人未必好,她們幫患者剪手指甲、穿鞋,令患者很快忘記這些skills。此外,她們在公園吱吱喳喳,患者去到公園,只能睡覺。」

光纖革命

1959年的9月19日,二十五歲的高錕,跟細他一年的黃美芸結婚。上月,他們共同度過了第五十五個結婚周年日。

那天,高錕慈善基金製作了《高錕自傳》特別紀念版,供一百位獲邀社會人士購買,每套價格為港幣38000元,善款用作基金營運開支。

紀念版新增兩個篇章,由黃美芸撰寫,其中透露高錕獲獎後,傳媒大量要求訪問令她受干擾、不耐煩。

無綫電視曾提出為高錕生平拍紀錄片,她後來去信時任無綫行政主席方逸華,要求無綫向腦退化組織捐款才答應受訪。無綫最終放棄訪問,高太引述朋友指「方小姐出名手緊」。

文中又批評,高錕得獎後,「在香港,公眾立即把高錕『據為己有』,街頭巷尾喜氣洋洋,筵席聚會議論紛紛。」

光纖,即為用光通訊,「激光若能成為新的訊息載體,訊息容量比點到點微波傳送系統提高達一百萬倍。」《高錕自傳》內寫道。

為尋找激光的載體,高錕曾測試不少物質,最終找出可透過高溫製造的石英玻璃導管,將損耗激光質量的雜質清除,成為高純淨度的光纖管,從此光可傳送萬里。

在自傳中,他承認從未分享專利稅,光纖專利權全屬於公司,但他也獲公司升職加薪,以及退休後獲終身長俸。

1966年,高錕發表《介電波導管的光波傳送》論文,刊於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學報,此年被訂為光纖通訊誕生的日子。而直至2009年,即四十三年後,他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殊榮。

回想諾貝爾通知獲獎的那個晚上……

「諾貝爾獎冇乜頒俾應用科技,通常是很深奧的那種論題才會獲獎。每年都有人說,他會攞獎,但每次都落空。」

直至那個晚上,半夜來的電話,由斯德哥爾摩打來。黃美芸接電話,「我第一個想法是:咁夜打來?是不是仔女出事了?」

當時高錕睡眼惺忪,聽明對方來意後,只說:「什麼,我!啊,很高興的榮譽呢!」說畢就倒頭大睡。

黃美芸與丈夫育有一對子女,從事IT工作,在海外生活,她跟他們透過Skype保持聯絡。

「這種聯繫方法,實在很容易,可說光纖真的為人類生活帶來很大改變。」她說。

撰文︰譚淑美

攝影︰郭錫榮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