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伊波拉傳染病在非洲肆虐的情況令人憂慮,這病有點像以前肆虐香港的沙士,而且死亡率很高。仍記得沙士是主要由一個大陸的醫生帶到香港。而當時的香港醫護人員並沒有想像到此病的傳染性和致命性是那麼高,所以在頭一個階段,大家根本沒有實行太多防禦措施。到後來才得知沙士病毒是可以靠飛沫傳染,所以在近距離的接觸或觸及飛沫所污染的地方,便有很大機會被感染。最後,結果在良好的疾病控制和病人隔離下,這種傳染病跟隨傳染病流行病學的慣例,在高峰期後滑落,然後在社區中消失。那麼,這個痛苦的經歷,會在香港重現嗎?
答案要看伊波拉疾病與沙士有何不同。1.現在香港人對此病已有警惕。誇張一點地說,我們見到有色人種會有所害怕。所以,除非病人隱瞞病情或他們的背景令人完全沒有懷疑,否則可疑人士很難逃過監察。2.香港自沙士後,基本的口罩、清潔設備、手套以及真正的隔離房間和獨立空調都算齊全,所以保護措施是足夠的。原來,在非洲基本的水、口罩和手套連醫生也缺乏的。3.伊波拉病毒是透過體液傳染,所以比起飛沫已是較容易控制傳染的情況。4.伊波拉的出血病徵是非常明顯,所以很難像沙士病人般帶一個口罩後便和其他人的樣子一樣。
所以,香港現在的情況,伊波拉很難像在非洲的地區般橫行。問題是我們在事件當中有何得着呢?答案是肯定的。1.簡單的清潔雙手,原來已經可以預防許多疾病,就連伊波拉病毒也可在入侵血管前,靠外來清潔用品解決。2.戴口罩其實並非主要是怕自己的病傳染他人,而且可有效防止別人的病傳染給我們,尤其是自己正在生病時。3.早點求醫並非貪生怕死,只是正常面對。因為有很多疾病已經可以在早期透過化驗排除或確診。4.有些病,尤其是傳染病,未必與個人的抵抗力有關。要得病時,只要他未接觸過此病,便會生病。就算是流行性感冒一樣。嚴重的可以致命。所以,有機會預防的話,就要做。例如流感疫苗一樣,是值得考慮的。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逢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