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熊醫生,我塊臉同我的牙真係好痛!」一位名叫群姐的長者向我細訴着她的苦況。「你看過了牙醫沒有?」「看過幾次了,牙醫話我的牙無事喎。但係真係好痛,當發作時,臉痛程度重慘過生仔……」雖然聽上來有點誇張,但我知道群姐一定吃了不少苦頭。
我翻看了她的病歷、磁力共振圖片和臨床檢查後,知道了她的診斷和問題的根源,我向她解釋:「群姐,你患上了『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
「什麼三叉神經?我唔係牙痛、 唔係中風嗎?」群姐有點摸不着頭腦。其實所謂「三叉神經」是腦部的第五條腦神經線,它主要負責臉部的觸覺認知。三叉是指此神經線會最終分為三條,分別負責額頭、臉頰和下顎的感覺。群姐的病徵有着典型的表現:每每痛楚會在用力咀嚼、刷牙或說話時所觸發。痛楚有如刀鋸或電擊般,難怪群姐會以「慘過生仔」來形容她的痛!患者往往會因不能用力咀嚼而減少進食而體重下降;更甚的情況會引致情緒低落。
當我向群姐解釋過後,她問了我-個最普通但又最重要的問題:「醫生,點解我會有這個病?同埋有無得醫呢?」三叉神經是因受到一些「刺激」,而令神經線產生不正常的訊號,病人便會在臉上有以上所描述的痛楚。所謂「刺激」,可以是以下三種情況:1.三叉神經線發炎;2.三叉神經線腫瘤;3.三叉神經線受到鄰近腦血管的脈搏刺激。
首兩種情況較為少見,而第三種為最常見。在群姐的腦掃描上,就是發現一條動脈血管觸碰着三叉神經。對群姐來說,我認為是個好消息;一方面不是神經腫瘤,另方面是這情況有一個可根治的治療方法。
微血管減壓術
「群姐,你的三叉神經線被一條血管壓住,所以你會痛。另外,醫治方法可以是食藥或者做手術。」我希望用最簡單的描述,讓她能容易明白。「食藥有無副作用同會否斷尾?」我停了一會,心裏已想出對她最佳的治療方案,我開始向她作出建議:「食藥在一般情況下會有不錯的痛楚紓緩,且副作用不算大,但這只是治標的方法。而你的身體狀況良好,我建議你可以接受手術來根治三叉神經痛。」「做手術風險大唔大?」
「當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手術名稱為『微血管減壓術』,其實醫生是透過腦科手術進入腦內,找出受影響的三叉神經和相關的血管,然後小心地將其分開,並在中間放置少量纖維軟墊。今三叉神經不再受刺激而從根源治好病痛。」「好吧!熊醫生,就做手術啦!」我立時也感到有點突然,一位六十多歲的長者竟如此爽快。
兩周後,我為群姐進行了是項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後,她的痛如我所料地消失了,約一周後便出院回家。在出院時,我還記得她說:「多謝晒,熊醫生。如果將來需要我接受訪問分享我的經驗,請隨便開聲……」「OK, OK多謝你先,群姐!」
後記:在一年後,群姐真的和我在報章上接受過訪問!
熊偉民腦外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動物輔助治療 回饋社會 |
上一篇: | 享有的擁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