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1日

李常威醫生、郭元琦教授 健康由醫道開始

中西醫協作 助中風者康復

上期我們簡述了中醫及西醫為癌症患者提供的紓緩治療,今期我們則探討為中風患者提供的康復治療。

中風從西醫角度解釋,是一種腦血管疾病,成因可分為「爆血管」及「塞血管」,兩者均會導致腦細胞損壞,從而影響身體功能。而於中醫的理論上,中風是由於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於腦,導致腦脈閉阻或血溢腦外,造成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而發病。患者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又或沒有昏倒,僅以半身不遂及口舌歪斜為主的一種疾病。而由於起病急驟,症見多端,變化迅速,與自然界的風的善行變數特性相似,因而名為「中風」。

西醫亦指出,中風的症狀是突如其來的,因此在臨床診斷時,亦以此作為評估的考量,如症狀在短時間出現,並與腦部控制有關,包括說話能力、手腳活動、行路、平衡或吞嚥能力等突然出現問題,可初步評估為中風症狀,繼而進行檢查以診斷病症及成因,再訂下治療方案。檢查主要包括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去檢視腦部有否損毀及程度,亦可斷定是屬於出血性中風或是缺血性中風,兩者治療方法不同,因此需先確定成因才可治療。

西醫在治理患者腦部血管出血或缺血的問題後,接着便會為患者提供復康治療,處理中風後的併發症及功能的損失。中風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肌肉無力及吞嚥困難,一半患者均有以上的併發症,當中以吞嚥困難至為危險,因為吞嚥問題令患者在進食時,食物容易跌入肺部,因而導致肺炎,而肺炎可導致死亡。

肌肉無力、痙攣、關節僵硬等屬於功能性問題,主要影響病人的活動能力;因腦部亦控制身體器官的功能,不少中風患者的膀胱能力亦會受影響,出現小便發炎等併發症。此外,研究顯示,有約六成的中風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主要是因腦部缺少神經傳導體導致,嚴重者可靠藥物作出紓緩。

重複訓練助恢復活動功能

約七成的中風患者在接受復康治療後,均會有某程度的復元。西醫的復康治療主要是透過不同的訓練方法,協助患者將未損毀及未使用的腦細胞再訓練,從而控制失去的功能。因此,每個病人的復元能力有所不同,因損毀程度有異,腦細胞再學習能力亦有所不同,西醫會先評估患者當時神經系統功能如肢體、感覺及其學習能力,並讓患者先進行一至兩周的康復訓練,觀察其功能進展。如有進展,即表示其腦部可以開始學習,仍有腦細胞可再被訓練。

醫療團隊會按病人的功能障礙制訂康復治療方案, 以訓練病人功能為主,如物理治療師會助患者強化肌肉功能及行路能力等;職業治療師則訓練患者手部功能及自我照顧能力;言語治療師會治療患者失語症及訓練吞嚥能力;臨床心理學家亦會評估患者認知能力。復康治療時間會視乎病人的進展,由兩星期至數個月不等。

中風復康治療經近十多年國際上的研究與發展,已證實特定的重複訓練可助患者恢復功能,如不停重複手部訓練、或走路練習等,相關功能的復元機會會較大,而現時亦有不少醫療科技協助患者進行重複訓練,如機械手機械腳,亦會利用電波式刺激腦細胞,提高腦細胞的敏感度及可塑性,增加患者學習能力及康復機會。另外,肉毒素注射在中風康復中用來控制痙攣也已普及化,可減低因痙攣引致的併發症或功能障礙。

中醫以針灸助復康

與西醫一樣,中醫亦需辨別中風患者的類型及證型,才訂立針灸治療方案和刺灸方法。中醫會先將患者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兩大類,中經絡是指神智清醒者, 屬於病情較輕,當中亦細分為軟癱及痙攣;神智昏蒙者則是中臟腑,包括閉竅及蒙竅,病情較嚴重。

中醫會將中經絡病人辨別為軟癱或痙攣癱,並根據病人一些特別症狀(除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言語不利等主要症狀)判斷屬何種證型。中風主要有以下五個證型︰1.肝陽暴亢(風及火熱)︰眩暈、頭脹痛、煩燥易怒、面紅目赤、口苦咽乾、便秘尿黃、舌紅或絳、太黃或黃燥、脈弦滑。2.風痰阻絡(風及痰)︰頭暈目弦、舌暗苔白膩、脈弦滑。3.痰熱腑實(風、火、痰、氣滯)︰腹脹便秘、頭暈目弦、口黏(乾)多痰、午後潮熱、舌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滑。4.氣虛血瘀(氣虛及血瘀)︰面色淡白、氣短乏力、偏身麻木、自汗、心悸、手足腫脹、舌淡暗或瘀斑、苔薄白或白膩、脈細緩或細澀。5.陰虛風動(陰虛及風)︰五心煩熱、失眠、眩暈耳鳴、舌紅或暗紅、苔少或無苔、脈弦細數。

中醫亦會將病人有否其他症狀如吞嚥因難、言語困難、認知障礙或平衡障礙計算在內,綜合以上的辨證來進行個體化治療。中風治療通常以針灸為主,主要為針頭、手及腳部,一般每周針灸三次。患者至少要進行三個療程,一個療程約為十至十二次。

不少中風患者會問中醫師,何時才可接受針灸。一般而言,中風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指「急性期」,則發病兩周內,患者只要病情穩定,生命指徵如心跳等穩定超過四十八小時,血壓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就可針灸,但出血中風急性期不會在頭部針刺,因頭針刺激較強,會引致血壓升高。

第二階段是「恢復期」,是指發病兩周至半年內,患者在此階段較穩定,因此針灸亦較為安全。軟癱期和痙攣期會使用不同的針灸方法。軟癱期主要有醒腦開竅針法、頭皮針及體針。其中醒腦開竅針法是由內地學者石學敏院士經數十年研究的有效方法,如在人中針刺,可促進腦神恢復,對頭暈亦有效。痙攣期則主要調整陰陽兩經的平衡,即瀉陰經而補陽經,令肢體可協調運動。

最後階段則為「後遺症期」,在發病半年以後,患者通常康復機會較少,但臨床上亦有個別病例,患者在針灸後有所進展,如一名五十歲患者,中風超過一年,接受針灸約六十次後,並緊握的右手可以張開,手亦可舉高;一名八十五歲患者,在中風五個多月後,被評估為只可輪椅出入,但後經兩個多月針灸及中藥治療,雙手可扶着站立,而精神、講話及氣息亦有明顯改善。

東華醫院試行中西醫治中風

醫院管理局於上周一(9月22日)開展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東華醫院會試行為中風病人提供中西醫綜合治療。患有內科(非神經外科)中風,且發病時間少於一個月的住院病人,會獲邀參與計劃。中醫在臨床框架下,會按病人臨床情況提供適切的中醫治療,包括針灸及中藥;病人在出院後,主診西醫及註冊中醫師將會共同決定病人是否需要門診跟進病人,如有需要,病人會被安排於指定中醫教研中心跟進,最長跟進期為六個月。

撰文︰李常威     東華醫院內科顧問醫生(復康科)

郭元琦教授    博愛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中醫服務主任及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