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護理專業化,需要配合積極拓展國際視野。我和幾位同事,到UCSD的醫療體系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觀察,促進兩地學術及研究。經過一番聯繫與準備,終於成行。
第一天抵達聖地牙哥市,醫院行政人員很親切的帶我們認識環境,主要走訪UCSD位於中心的兩間醫院,Hillcrest Hospital 和Thornton Hospital Center,受到很多啟發,除了收集一些醫院資料,也開闊了護理思路。
聖地牙哥位於加州西南部,是美國的第六大城市,陽光充沛,氣候舒適;吸引世界各地遊客。此外,聖地牙哥以高科技產能為主軸,成為美國西岸未來十年經濟及教育發展最快速的城市。
加州頂尖教學
聖地牙哥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位於聖地牙哥市中心北方二十公里處,成立於1959年,是全美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之一。今年七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最新一期發布了年度地區最佳醫院排名,UCSD醫療中心是地區榜首。UCSD醫療中心擁有五百八十二個床位,其十一個專項在全美排行榜上有名,頂尖領域包括:肺科、腎科、癌症、心臟科、糖尿病和內分泌學、胃腸病學和胃腸道手術、老年醫學、神經病學和神經外科、骨科,以及泌尿科學。
醫院的自然美
第一個印象,是這裏醫院陳設,並不像我們認知的白色巨塔環境。南丁格爾曾說:「醫院的環境首要條件是不能加害病人」,並指出「自然能夠治病,我們必須借助自然的作用」。接觸自然,是最好的治療,採光、通風、庭院,以及怡人音樂、藝術空間、方便服務、舒適等候空間等共同形成一個健康的環境。酒店式居家環境,有助於消除病人心理壓力,加速痊癒。有研究指出,如果病人看到園林中的樹木,比他們只看到磚牆,需要的藥品減少,而康復度會提高30%。我們所考察的醫院中,在這方面都做得很好。環境的「治愈力」和現代醫療技術一起,的確有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行政人員和部門主管,會幫我們上課,主題廣泛,由管理一個手術室,到經營一間醫院。藉此,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在美國的醫療環境中,不同團隊之間如何進行合作溝通。
護理的人性化
安排和支援我們的,是這裏負責手術前和手術後的護理總監Esther。她在術前護理診所和術後護理中心,都推動了很多改革,護士能更自主去為病人做手術護理計劃。與此同時,她把全人護理應用,發揮得更廣泛。
香港的醫院,由於受到許多因素制約,常常只能滿足基本搶救和住院治療;在這裏,從入院到出院,病者的家庭成員成為了護士並肩照顧病人的好拍檔。對家人來說,手術室不再是封閉的地方,他們可以陪伴病人,直至進入手術房之前,也可以在病人手術之後,馬上到復蘇房陪伴。對病人和家人來說,做手術,不再是白色恐怖。家人,一直在病患者身邊。在他或她手術後張開眼睛那一刻開始,家人已經捉摸着他們的手。
不可能的可能
這樣的護理方式,有人也許會認為是紙上談兵。
「病者家屬進入復蘇房,會不停問這問那,妨礙護士工作。」
「如果家屬來到,看到鄰床病人,不能保障私隱權。」
「危重病人,有很多喉管,靜脈,胃管,尿袋等等……可能會把家人嚇壞。」
以上種種反對聲音,Esther的團隊中,一樣有不少。
事實是,當我們進入復蘇房,這裏的平靜,比我想像更甚。明明是每個床位都有人睡,卻只見病人家屬都只是安靜守護病人身邊。他們沒有衝到護士站找人問話,也沒有慌亂地嚎哭或擔憂。
原來,人們所以不安,所以慌不擇路,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令病人和家人,得以知情,正是照顧病患心靈護理的一種方式。這一點是這次考察中體會最為深刻,在UCSD 醫療中心及美輪美奐布置,讓人如同回到家中般的溫馨感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信任。
病人信任我們,我們也信任他的家屬,讓最了解病患起居習慣的人,守護他最脆弱的一刻。
全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如何為國民提供最佳的醫療條件,加速世界級醫院和醫療護理體系的建設;但更重要,是我們時刻記得,這是關愛人心的作業。
撰文 : 金鈴護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愛女孩 |
上一篇: | 傅抱石《黃山煉丹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