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8月11日

潘天惠 校長訪談

呂潤財紀念中學校長 不拘一格 捨身成龍

「唔捨得一定有,我做校長本着一個宗旨,只要是為學生謀福祉,毋須事事按規章辦事。」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下稱呂中)的叢蔣漢校長,一語道出做人處事從來不會拘泥於框框架架的作風,他今夏功成身退,為二十載校長生涯畫上完美句號。

學貫中西的叢校長,渾身散發領袖氣質,而且周身刀張張利,上至粵劇下至文學,無不精通,更喜歡親自揮毫寫詩。訪問結束,記者更覺得叢校長是全能將軍,不惜捨身讓學生成龍;叢校長文筆一流,又是退休絕唱,記者執筆時不禁感到壓力上升……

呂中於1995年創校,屬於東華三院第十六中(以創校年分計算),相對較年輕,2005年新翼剛好落成時,叢蔣漢校長由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轉來,形容自己為「空降的守業者」,九年轉眼過去,「當時我校是東華三院唯一一間結龍學校,學位全面向王余家潔紀念小學開放,直至兩年前脫龍,因我們覺得喪失了主動權,他們可以不揀,我們無法拒絕,也間接影響了家長的選擇,變得縛手縛腳……一條龍做得好,要圍繞一個核心,即是一個校長,將軍澳區數間一條龍學校都是由一個校長負責。」

「新校很多時會減少課外活動,要同學讀少一些科目,全力谷成績,但我非常重視語文和藝術培養,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為不同類型學生提供機會。」與一般新校長不同,叢校長初到呂中,已推行改革,「我入主後決定放寬選科數量,不久出產了一名8A2B學生,寫下東華三院史上第二佳,同時要求學生必須選修一門藝術,學一種樂器,將來未必人人是藝術家,但至少懂得欣賞。」

「兩年後,我校開始每年一度的綜合藝術晚會表演『呂藝非凡』,最初的難度不足為外人道,因當時唯一的音樂老師辭職,學校更沒有樂團,第一年在香港大會堂表演,家長、學生和老師都很高興。」呂中每年都有一位海外交流生,9月來的是俄羅斯學生,之前有德國、挪威、意大利等。

中國人說「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但做第一個臥薪嘗膽的卻少之有少,叢校長不怕做開荒牛,「開頭用了一年時間訓練老師、學生、家長,在高山劇場表演粵劇,慢慢發展下去,我也粉墨登場,再在四年前起與八和會館進行粵劇教育合作計劃,學生接受正規訓練,我們成為全港首間中學把粵劇放入初中課程,本校老師教歷史,技術上就由八和派專人指導,每年一次公開演出。」

叢校長對粵劇的興趣,源於1972年六一八水災的電視籌款節目,「本來我很討厭粵劇,覺得很吵耳,在電視聽到任白二寶唱《李后主之去國歸降》,很是感動,原來,那些詞可以唱得如此美麗,自此產生了濃厚興趣。」

「由於粵劇式微,首先要燃起同學的興趣,我們全方位滲入課程,在校園創造一個濃厚的粵劇氛圍,比方說安排粵劇中人來分享、讓學生製造粵劇機械人、家政科製造戲服、攝影學會負責拍攝等,即使你不喜歡、不認識也會接觸到。」

叢校長的視野由宏觀到微觀也兼顧到,「同時我們也有英文話劇,活動和課程結合,加入校本課程內,初中推出戲劇教育,去年更獲得香港藝術教育獎,可謂『橫跨中西,上下古今』。」

演講高手

叢校長說話快而準,也許與1999年加入國際演講會有關(詳見另文),迄今已贏過近百個冠軍,現時仍負責推廣工作,更親自整理學生的講稿,「國際演講會的訓練叫青年領袖計劃(Youth Leadership Programme),包括評論、即席演講、主持、接待,學生需扮演不同角色,訓練領導才華和溝通技巧,更重要是評價其他演講者,就像辯論時要說出個人觀點,即使我校不是英中,但同學出外比賽毫不遜色。」

呂中每日早會都有時間讓同學演講,並會張貼優秀的講詞,又鼓勵老師在堂上讓學生進行一分鐘短講,此舉令學生的中英會話大幅「升呢」。

說起教育往事,叢校長就像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書,「中學階段做義工教過小學,去過大埔村校,似乎與教育界早結緣,至大學時又兼職教夜校,接觸到發奮圖強的夜校生,關係亦師亦友,其精神深深感動了我。」但最關鍵的是當年一件大事件,「1978年金禧事件,那間女子中學的學生與老師不滿賬目不清,齊向主教抗議和罷課,教育署宣布封校,對我影響甚深。」叢校長吸口氣再說:「大學生於是發起義務教書,兩個人一組任教,我教歷史,也是人生首次面對一班學生。」

曾有校長講過,做老師的都是受到上一代老師薰陶,此言非虛。「小學五年班,父母輪流入醫院,家庭經濟出現問題,差點要告別校園生活,最記得那時買衞生衣,但我沒有錢,身為班長的我派完衣服後,自己手上卻沒有,一位沒有教我的老師掏腰包買了一件給我。」叢校長說至此哽咽起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拿了衣服後,跑到後樓梯偷泣起來,怕別人見到。」

叢校長直言人生遇過許多良師:「有老師會帶我們去書局買舊書,使我熱愛文學作品,還有外國校長京力士,他是六呎巨人,中三時十幾人一起去他家補習英文,更有一名住石峽尾木屋的同學,因被大火燒毀家園,會考時住在校長家讀書,他事事親力親為,為學生爭取權益,與老師一起出錢興建圖書館,成為我的榜樣。」冥冥中自有主宰,叢校長在港大畢業後,不是立即成為老師。

「畢業後第一份工是走入政府,初入社會,遇上老行尊上司,有時不免會被整蠱一下,其實我也有許多新東西要學,但當時政府工根本不需要大學生,總是返工等放工,有志不能伸,又不想浪費知識。」經過一輪掙扎,叢校長費盡唇舌向家人解釋,毅然作出一個大膽決定──扔掉鐵飯碗,進入教育界,「整個辦公室也沒有大學生,如果一直做落去必定扶搖直上,說不定今天已是助理署長,哈哈!」蒼海一聲笑的氣魄,恐怕看透人生的校長才做得到。

「一開始就教中五至中七很吃力,但很開心,補課到晚上七八時,學生知我不喜歡吃肉,會買齋給我吃。」尋回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的片段,叢校長由心笑出來。「做了班主任,我想在午飯時間與學生一起留在課室吃飯聊天,依正手續申請,借了班房,校工卻拒絕開門。」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破格的教育作風,早有先例,「原來課外活動主任批了,總務主任不批,雖然後者正在吃飯,但我堅持不走,理論到底,最後她被我弄得『無啖好食』,終於無奈開門。」

「說真的,那年頭沒有人這樣做,老師放飯就出外食,誰會放棄私人時間與同學一起,但我向來做事不是按規章辦事,只要是對學生有好處就盡量去做,也可說是破格。」

叢校長對文學情有獨鍾,學生時已能寫出一手黼黻文章,大學時參加青年文學獎,中英語雙管齊下,做老師後帶頭叫學生投稿,結果在當時的文藝報《大拇指》刊登了大半版,激起了同學的寫作興趣。培養同學對寫作的興趣,不是為了打造一個個大文豪,而是一個心靈反思的過程。

但世事豈可盡如人意,叢校長在李嘉誠中學出任校長十一年被調職,「畢竟學校是自己湊大,又做得很開心,真是不捨得走,尤其是剛推行粵劇教育,組織了不同學校一起做大戲,訓練不久就接到調動消息,老實講當時不太開心。」可是柳暗花明。「以為粵劇教育就此告終,殊不知錯有錯着,來到呂中後在這兒發光發熱,得以延續下去,以前沒想過與羅家英和阿姐一起談粵劇。」

天台圓夢

如果人生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主題是奮鬥,下半場就是退休,叢校長無悔大半生獻給教育:「上半場是教學,我很滿足與學生建立了密切關係,同學信賴,肯同我訴心聲,以前試過有個女生與我和女友一起吃飯,更同我女友熟稔起來,心與心的交往不是用鈔票換得來。」

「下半場做校長,我做了很多破格的事,單憑校長的權力未必做得到,例如首次做校長時與志同道合的老師推出北區文學創作計劃,又開了一科中學藝術教育,要同老師搶兩堂,現在這科成為李嘉誠中學傳統;來到呂中,我把天台改成劇院,當初把會堂的相放在PPT,別人說我吹水,我說『這是夢想』,最終耗時三年圓夢,學校是有機體,校長是靈魂人物,對學校的發展舉足輕重。」

叢校長告別在即,惟盼粵劇教育能傳承下去,「有人質疑我把粵劇放入課程,但粵劇已是聯合國文化遺產,香港還剩下幾多文化遺產?連香港教育工作者都不做,新一代甚至無法接觸,日後只能在博物館看到,教中文要教傳統文化,由故事看中國人倫價值好過教德育科,如今影響到演藝學院開了粵劇學士課程,我覺得盡了一個小小校長所能,把本來沒有的東西變成有。」

叢校長的上半場璀璨繽紛,記者借用呂中校長榮休專輯內一句,祝他「下半場更加精采」。

[email protected]

撰文︰潘天惠

攝影︰郭錫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