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最近,中文大學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公布了一項研究,根據研究統計表明,在香港,糖尿病的發病人口超過10%,而在內地,有近九千二百萬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佔總人口約9.7%(2010年)。
中大的研究分析了一萬多個糖尿病個案,發現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並且患病者不一定都是肥胖人士,正常體重約佔30%。其中早發性(是指四十歲之前發病的患者)的糖尿病人,約佔23%,他們平均為三十歲確診。至2030年,早發性糖尿病人預測將增加兩倍。而糖尿病約六成的病人有家族史,並且對於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風險增高三至六倍。因此,中大陳重娥教授指出有家族史的病人應該從三十歲開始,要定期去檢查血糖,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醫管局對於這類慢性疾病,特地發展了跨專科的健康風險評估及跟進護理計劃(Multi-disciplinary Risk Factor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 (RAMP)),根據該計劃,醫管局在各區聯網內特定診所成立由護士、營養師及藥劑師等醫護專業人員所組成的跨專業團隊。
這些專業醫務人員會為糖尿病人定期驗血,以監控血糖,控制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並去教導他們如何控制飲食及安排合適的運動,預防其病情惡化,若能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生活方式控制好,則可以減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若上列情況控制欠佳,會出現許多的併發症,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眼病、血管及神經病變等。根據上述中大的研究報告,糖尿病人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正常人高約48%,腎病發病率高35%。
而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糖尿病是導致失明、截肢和腎衰竭的首要的原因,預計到了2030年,糖尿病將會上升成為世界排名第七的疾病致死原因。
中西結合
醫管局統計顯示,在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腎透析)的病人中,糖尿病人所佔比例由十多年前的四分一增至現今約半數病人,可見,西藥在防治糖尿病腎病方面的療效並不十分理想,而最終病人可能需要腎移植手術。
這不但對醫療服務與經費構成龐大的壓力,也使病人與其家人的生活質量大受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梁秉中教授曾進行隨機對照實驗發現,使用中藥可減少糖尿病足截肢的機會;而內地亦有不少相關的糖尿病研究表明,運用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能夠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率,或減慢其惡化的步伐。對於這些併發症,中醫及西醫治療的重點都應為盡早預防及治療。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現正進行一項糖尿病的研究,為了使糖尿病腎病病人能夠及早進行治療,提供了免費的糖尿病腎病中醫治療服務,這項服務將會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進行身體評估,然後由大學等的中醫診所進行中醫診治並免費提供中藥。有興趣的讀者可致電28177725查詢。
早防早治
對於糖尿病應該早防早治,說到「早」,其實應該從「圍產期」開始注意。7月26日適逢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共同舉辦「國際母乳哺育周」的啟動禮,高永文局長在活動中表示,世界衞生組織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初生嬰兒食用奶粉而不食用母乳,容易引起肥胖,這是兒童肥胖及兒童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黃明沁醫生在這次演講中指出,母乳可為嬰兒提供適量的營養、微量元素、免疫功能等,遠遠比奶粉較多、較佳,呼籲所有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該百分之百用母乳來餵養嬰兒,最少也要餵食六個月,並且時間愈長愈好。
「圍產期」包括懷孕前後的時間,小童肥胖的原因由母親懷孕前已經開始,所以我在此有一個提早預防的三步曲推薦給大家。這就是:媽媽懷孕前要注意體重保持正常(身高體重指數BMI<23);在懷孕時體重增加的不要太多(<10公斤),這樣在嬰兒出生時就不會太胖;在孩子出世後,媽媽一定要用母乳餵養,以減少其肥胖的風險,亦會有助嬰兒減少敏感及感染的機會。
黃譚智媛醫生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前會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愛的智慧 |
上一篇: | 陳淑莊──香港應該盡量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