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6月21日

熊偉民 腦當益壯

為何腰痛會坐立不安

在眾多病人向醫生求診的病徵中,除了頭痛外,最多的應該是腰痛了。在統計上,約有八成人口在其一生中有腰背痛的經驗;而腰痛亦是最常見的工傷病假理由!腰背痛有很多種,什麼「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生骨刺」等,當中你知道它們的分別嗎?這回想跟你談一談一種令患者「坐立不安」的腰部痛症--「椎間盤源性腰痛」( Discogenic Back Pain)。

什麼是「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它是一個連接兩塊脊椎骨的纖維組織,其功能有如一個坐墊般,幫助吸收在運動時脊骨所承受的壓力,也同時提供容許脊骨彎曲的功能。但當脊骨長期勞損,便會導致退化,產生病徵。當中常見的病徵當然是腰痛,不過椎間盤的退化是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繼而引伸出不同的痛症類別。「椎間盤源性腰痛」的特點是椎間盤因退化而令周邊的痛感神經線發炎,產生腰部痛。而不同於「坐骨神經痛」般那樣痛楚延伸到小腿或腳跟。

先從病徵入手

典型「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主要會有腰痛,而痛楚多會延伸至大腿而已,不會影響小腿。患者步行或走路一般沒有太大困難或痛楚。但是患者不能承受較長時間的坐姿,或站立狀態;病人可算為坐立不安,需要經常轉換姿勢,加上腰背痛的困擾,往往令患者十分不適。病人亦會在向前彎腰或負重的情況下,腰痛的程度會加劇。在臨床驗查上,病人一般在神經系統上沒有太大問題,醫生在患者背部按壓亦找不到明顯痛點,所以很容易被認為正常或只作一般筋骨扭傷個案處理。在掃描驗查上如X光可能會發現「骨刺」等一般性結果;甚至連在磁力共振掃描上也找不到明顯的椎間盤移位或凸出。所以在斷症「椎間盤源性腰痛」上,光是靠臨床或掃描是不足夠的。神經科醫生會首先從病人的病徵入手,有典型的病程,在腰椎磁力共振上發現椎間盤退化而變薄,便會作出診斷。

在治療上,應該先採用「保守性治療」(Conservative Management),這主要指是先接受物理治療療程和醫生處方止痛藥。大多數患者均會在八至十二星期內有明顯好轉,再加上經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在護脊上避免不良姿勢,病程應會有進步。不過以上方案對小數病人並不有效;醫生會考慮用其他辦法,甚至會用到脊骨外科手術來處理。不過,現時有一些較安全的微創手術技術,稱為「脈衝微波射頻」(Puls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可為此痛症作既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其原理是醫生透過一支射頻針在發炎的椎間盤神經線上產生影響,令其痛楚感覺減緩,雖然這只是一種「治標」的方法,但其安全性相當高且沒有嚴重副作用,所以亦是個可取的治療也。

熊偉民 腦外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