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7月27日

林碧霞 教育講論

大學教育改革︰是教學發展還是評審?

長久以來,大學教學鮮有人聞問,大學被批評為「重研究而輕教學」。隨着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到臨,環球及內部社會環境改變、學生質素下降等原因,大學教學不得不改進以切合新時代的需要。

大學教學漸受重視,可是,如果推動改進教學是靠評審大學教師的教學發展,大學教學將誤入歧途;改進教學應該要評審教學結果,支援改進教學過程而達致。

「作育英才」是本港大學的核心使命。自九十年代「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下稱「教資會」)開始強調教學是香港高等院校主要的功能,並提供數以億元計的「教學補助金」(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推動大學教學發展,又透過「教與學質素過程檢討」(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Process Review,1996-2002)及質素保證管理局推動周期性的質素保證機制(2008-2010),令大學及教學人員重視教與學。2010年教資會發表《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報告書,重申「作育英才」是本港大學的核心使命,清晰強調院校的「首要」職能是教學。

可是上述文件提供了不少重點項目及方案,引導大學以這些項目評審,推動教學發展,由此而形成了新的管理意識形態,以評審及不斷評審去推動進步,對大學如是,對教學人員亦如是。

評審教學新方向

以往香港各大院校幾乎沒有評審教學表現的工具,那時的大學生都是精英,人人都可以自己「搞掂」,好好醜醜,都毋須評審教學。可是,近十多年來,各院校都建立強制性的評審教師教學表現的系統和工具,大學除了讓每科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填報意見(Teaching Evaluation Form)外,也回應教資會於2006年《優質教與學工作手冊》的建議及2010年教資會的報告書,漸漸增加名為教學發展,實為教學評審的項目,希望透過評審去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提倡的教學評審有什麼項目?升讀大學的學生平均能力下降,學習差異擴大。教資會建議大學老師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採用「創新」的教學方法,進行「行動研究」研發有效的教學……教資會的教學建議,去到大學層面就變成評審教學人員的指標,「以學生為中心」、「創新」、「互動的」、「多元化的」、「行動研究」、「教學歷程檔案」、「觀課」、「個人反思報告」等等。這些就是評審教學的指標。

教學發展的作用

讓我們回到基本問題:教學的目的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指出: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到課程中指定的內容,包括涉及的技能和態度。換句話說,評審教學時,教師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手段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教師能成功達成教學目標。如果要評審教師的教學,就應以能否達標來衡量。這就相對簡單,一份設計優良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意見表」就能功德圓滿,只有學生才親歷學習成果,第一身知道老師教得如何。如果覺得還未足夠,加上有經驗的專業考績員進行考績觀課,已經能夠十分準確地評審老師的教學了。

相反,如果把教資會提出的建議轉化為評審指標來評審老師的話,是完全不恰當的。教資會建議的內容其實是教學發展,評審這些項目其實是評審教學發展而不是評審教學果效。教學發展是鼓勵教師改善教學手段,當教師掌握了這些手段,然後進行教學,再對教學進行評審,程序才恰當。對教學手段作出評審,是對教學的干預。

如果教師未能掌握好這些手段的話,教學效能自然就低,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意見表」反映出來,需要從速改善。教資會的「教學補助金」(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應該就在這裏發揮作用,幫助教師發展自己的教學,改進教學。

總結來說,教資會提出的改進教學、「作育英才」為大學本務,確是為大學指出了發展教育的新方向,所作的建議用作教學發展的項目會極之適切。只是一旦以這些項目評審來推動教學的話,就會因果顛倒,把教學過程視作教學效果,是捉錯用神,又因指標繁多,為了達標,教師就疲於奔命地做一些不須要的交差的工作,更因此變相鼓勵成品包裝,輕視教學內涵。

前車之鑑,基礎教育過去十多年的課程改革製作很多「創新」、重包裝但內裏空洞的教學成品,看來會在大學重蹈覆轍。教資會提倡的教學發展,應該是幫助教師令學生有效學習的過程或方法,並不是教學結果,不是要拿出來評審的項目,評審就應該評審教學結果。期望院校制定評審教學方案時,能分清目標,不要讓大學教學誤入歧途。

撰文︰林碧霞

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副教授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老師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界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字數約為13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