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2月26日

楊天帥 專題報道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從幫鄉下人到幫自己

「圍繞藝術與島嶼的瀨戶內海四季」——這句聽上去像旅遊多於藝術的標語,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3(Art Setouchi,下稱「瀨戶內」)的主題。這個三年一度的大型藝術項目,今年是第二屆。顧名思義,活動在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的瀨戶內海舉行。上屆「瀨戶內」會期一百天,今屆增加至一百零八天,但分成春(3月20日至4月21日)、夏(7月20日至9月1日)、秋(10月5日至11月4日)三季進行。屆時,一百六十五件作品將散落於海內兩個港口與十二個島嶼,一方面嘗試與當地環境與文化互相交融,讓觀眾能體驗這種嶄新的展覽形式;另一方面則力圖促使日本國內外青年到訪,使他們與島民接觸,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雖然這樣說很奇怪,但卻是事實:「瀨戶內」最大目的,其實不是藝術本身。藝術不過一個幌子或藉 口,以達到更重要的目的——吸引人流,在經濟和精神意義上,活化被遺忘的日本鄉郊。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主題才會像旅遊推廣多於藝術活動。主辦單位甚至策劃了ROOOOTS PROJECT,邀請設計師重新包裝瀨戶內海十大名物,讓到訪遊客當手信買回家。

這種事情如果在一般雙年展發生,可能會被批商業化,然而對於「瀨戶內」,則是再合理不過的事。ROOOOTS PROJECT既活化了區內物產,又可讓其他地區人士加深對當地的認識。

雖然藝術並非活動重點,但作為「藉口」卻一點也不兒戲。參與「瀨戶內」的知名日本藝術家有安藤忠雄、杉本博司、橫尾忠則、荒木經惟等,外地藝術家則有Christian Boltanski(法國)、Jose de Guimaraes(葡萄牙)、Janet Cardiff & George Bures Miller(加拿大)、Jaume Plensa(西班牙)、李禹煥(韓國)以及Tobias Rehberger(德國)等。除此以外,香港藝術家李淑雅亦有參與展出其作品《佛教之味》,那是一種能令人聯想起拜佛經驗的雪糕(檀香口味)。

上屆超額三倍完全

上屆「瀨戶內」反應出乎主辦單位意料之外之好。本來預計參觀人數為三十萬,結果超額三倍完成,達九十三萬八千人。也是由於門票收入飆升,加上贊助反應比預期佳,活動錄得超過1億日圓盈餘。官方輯錄的媒體報道共六百四十五份,其中海外佔四十份,除一些旅遊雜誌如外,也有地區性重要藝術媒體,如台灣的典藏投資(Art Investment)等。

其實負責主辦的機構Art Front Gallery早在「瀨戶內」之前,便已在2000年首辦抱有類似理念的「新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下稱「越後妻有」)。連同來年首屆「中房總國際藝術祭」計算,日本每年都會有一個三年祭舉行。

其創辦人北川Fram(雖然有點奇怪,但這確實是一個日本人的名字)早於1996年便已經開始籌辦此活動。北川是一位活躍於策展、評論、出版、教育等領域的公共藝術工作者,七十年代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主修繪畫,卻對自己的專科不感興趣。他看見日本當代藝術充滿陳腔濫調,無論展覽與交易都不過是業界的自我陶醉,故寧願放棄創作,擔當藝圈的幕後角色,通過實踐公共藝術,一改日本藝術界過往的頹風。

中國藝術雜誌《藝術世界》2012年9月號如此描述北川籌辦「越後妻有」的目的:「越後妻有地區的老齡化和傳統生活方式的衰微症狀正如土地的死穴期待被解開,北川覺得藝術可以成為一種途徑,哪怕說是一借口也好,讓被高速城市化發展所落下的農村可以有自尊地維持自有的生活態度,而不是成為都市模式眼中的低效率和『被剩下』。」

「他的初衷非常簡單——如果這裏的老人還願意老死在他們一直生活的這塊地方,那麼他願意為他們做些事情,讓他們剩下的日子好過一些。」

理想雖然樸實美好,但並不表示當地居民一定能夠理解。自不待言,他們也沒有義務接受北川的好意。事實上,當北川提出想要藝術祭的時候,他接到的反應不是沒興趣便是反對。在進行超過二千場說明會後,方在二百個地區部落中找到二十八個同意加入。這是2000年的事。去年,參加「越後妻有」的部落增加至約一百個。

港義工團強力支援

因為認同北川理念而與Art Front Gallery緊密同步活動的是,香港的Sense Art Studio。過去每年該機構均會組織義工團,遠赴當地加入小蛇隊(Kohebi-Tai,「越後妻有」義工團名字)或小蝦隊(Koebi-Tai,「瀨戶內」義工團名字),支援藝術祭各項事務。

現職教師的James Lam於2006、2009、2010及2012年四度參與義務工作,對兩大日本地區藝術祭,從理念到實際運作,均有深厚認識。

James最初由於母親工作關係,認識到負責組織義工團的Alexander Hui,因而得知藝術祭的事。他從最初的普通義工做起,到去年在當地逗留長達三個月時間,擔任義務統籌工作。與此同時,他又向不少香港人講述了這些藝術祭的理念,去年,他邀請同事Ikey Poon一同前往「越後妻有」,成為義工團一分子,在日本待了三個星期。

義工團以公開報名形式招募,除住宿外一律自費。團員多為大學生,去年數目達三十多人,整個小蛇隊才約八十人,香港義工已幾乎佔去一半。何況許多日本義工只能在假日抽空幫忙,在星期一至五,香港青年可說是主力。

義工工作範疇非常多樣化,從幫助當地居民、協助藝術家從事製作(如簡單的黏貼紙,塗油漆),到掃地、煮早餐、除草、清潔等,無所不包。對於這一點,義工反響是好壞參半。喜歡體力勞動,體驗樸素生活的人自然滿心歡喜,也有些遠道而來的大學生本來以為是要搞創作,不禁想:到底我為什麼非得自費跑來日本掃地不可?

兩位受訪者笑言,在當地做義工,最大困難是這一分鐘不知道下一分鐘要做什麼。James說:「活動以有機方式進行,並無嚴謹計劃。本來以為因為語言不通,我們才茫茫然不知所措,但原來當地工作人員也是摸着石頭過河。箇中原因,是主辦單位希望能盡量尊重當地居民意願,例如本來議定把藝術品放在一塊田裏,但豈料開幕前那農夫卻病了,那藝術家便不得不另找地方。另一方面,藝術家往往會從與村民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啟發,想要修改作品,這時候義工便要配合幫忙。」

不過,James指,與管理粗糙的「越後妻有」相比,「瀨戶內」則顯得井井有條得多。「這是因為『瀨戶內』資金較多,很多問題都能用錢解決。」儘管如此,由於上一屆「瀨戶內」來訪人數比預期多出三倍,導致交通與營運方面出現超出負荷的問題。一位曾到當地遊覽的香港人告訴記者,往往要排隊一小時甚至數小時,才能看一件展品數分鐘。今年問題會否改善,仍是未知數。

另一問題是,James與Ikey皆指出,許多時候義工辛勤工作,卻不知目的為何。例如去年,他們曾為藝術家岩間賢的作品製作近千塊貼紙,卻對貼紙實際用途一無所知。後來James才明白原來藝術家是希望把貼紙貼在駛來越後妻有的汽車上,好讓它們在離開時也能帶走藝術祭的痕迹。然而那時候,包括Ikey在內的絕大部分義工早已回港了。

儘管義工團待在當地三星期之久,然而參觀藝術祭,卻只有一天時間。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記者問到二人對藝術祭有何感想時,他們都顯出有點答不上來的樣子。然而Ikey如此道:「較之於作品,我更喜歡當地的人和環境。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鄉間,也是第一次感受到鄉間人的熱情好客,這是與東京人非常不同的。我特別因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感動:作息有時,每天清晨,走出屋外便能看見一片藍天和綠色的田,晚上則也可以散步、看星。」

山區觀展另有得着

「越後妻有」刻意為難觀眾——它把三百多件作品分布在760平方公里(整個香港才1102平方公里)的山區中,從一件作品到另一件,往往需要半小時車程。當遊客為齊集各藝術品的「到此一遊」蓋印而東奔西跑,他們也就得以在旅途上發現自然和農村的美。「你可能會見到一個穿LV、Prada的貴婦,走到農田與公公婆婆傾談。」

「人們本來是因為藝術品才去當地旅行,但當他們離開「越後妻有」,可能藝術品是什麼模樣,早已拋諸腦後;然而農田的綠,他們卻一直記得。」

James提到,藝術祭的展品確實有許多是能夠聯繫當地居民的。他印象深刻的是藝術家霜鳥健二的作品《記憶——記憶》。他為津南某地區的居民每人做一尊剪影雕塑,完成後,再把雕塑送給它自己的主人保管。居民可以任意把自己的剪影放到喜歡的地方,比如湖邊、屋後,當然也有人就這樣擱在屋裏,甚至有人會用它來充當門擋(也就是「攝門罅」的東西),使之成為家具一部分。每屆藝術節開始,藝術家又會請村民把剪影搬出來,集中放在一處,讓遊客參觀。

其中一個剪影,是屬於一個婆婆的。那個婆婆在剪影完成不久後便過世了。她的老公一直守候着妻子這個剪影,不分晝夜都能夠看到它。

然而也不是所有作品都是這樣。兩位義工指出,主辦單位為吸引更多人前往參觀,不得不邀請一些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參展,即使那藝術家無法久留當地,與居民交流。於是,部分獲邀的藝術家可能只在展覽地區匆匆逗留一兩天,指導助手和義工製作,便又離去。如此一來當然沒能達到聯繫人與人的目的。

實際上藝術祭到底能否幫助到本地人?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一篇論文。不過這裏有一些數字可供參考:2010年「瀨戶內」後,主辦單位對島民進行了問卷調查。82.4%島民認為活動能或多或少活化地區,其餘認為不能夠。66.7%島民認為觀光客不會為日常生活構成負擔,其餘認為造成了一定麻煩。84.1%同意三年後——即今年再度舉行藝術祭,其餘表示不希望,甚至反對。

James的觀察如下:「至今也有村民會說:『你唔好搞我』,或者擺出一副非常不友善的樣子。他們是當地人,當然有他們反對與抗拒的權利。另外,自從舉辦藝術祭後,當地物價變貴了,特別是旅行住宿方面。也確實有些年輕人受鄉間生活感動,索性從城市搬回去。」據James 說,Art Front Gallery之所以安排展覽每三年舉辦一次,而不採用國際慣例的雙年展,正是希望能讓主辦地區的居民、藝術家、義工以至工作人員,都有充分時間消化藝術祭的意義。

「去年看過藝術祭的刊物,當中說到北川最初的想法是農村需要城市人的精力才能獲得新生,但後來日益覺得,其實不是農村人需要城市,而是城市人需要農村。為什麼這麼多城市人會湧到這些藝術祭參觀呢?那是因為,當地的人、環境、生活,能讓他們找到在城市中沒有的快樂。」

現在,James 每周會到新菜園村幫忙耕田。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Art Setouchi)

主辦單位: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執行委員會

地點:高松港及宇野港周邊及瀨戶內海內各島,包括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以及今年新增島嶼:沙彌島、本島、高見島、栗島、伊吹島

網址:http://setouchi-artfest.jp

費用:春季通行證(預訂),一般票:3500日圓,高校生2000日圓。(即日)一般票4500日圓,高校生3000日圓,中學生或以下免費。另設春夏秋三季套票及個別作品觀賞票,詳情請瀏覽網站。

車程:從東京乘火車最快約須四小時;從大阪最快約須兩小時。

撰文、攝影︰楊天帥

日本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