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
十多年前,腫瘤科專科門診甚少肺癌病人回來覆診,因為當病人確診肺癌後,可能在數周內便不幸離世。隨着醫療科技日益進步,新藥不斷面世,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現時肺癌的存活期一般已延長至九個月至一年,不少病人更可生存三至四年。今時今日,癌症已成為一種長期病了。
身為腫瘤科醫生,固然因更多病人得益而感高興,但亦因病人存活期延長及高端醫療科技引入,為公立醫院腫瘤科服務帶來不少挑戰。
本港的癌症新症個案每年增加約2%,但由於癌症病人存活期延長,令實質癌症病人數目增加,對腫瘤科服務需求亦因而上升。例如化療門診服務人次便由2005年的二萬多增至現時的五萬多,住院服務人次亦由三萬多增加至超過五萬。
癌症病人的喜訊
醫療科技的提升亦加重腫瘤科醫生的工作量。就以放射治療為例,腫瘤科醫生如建議癌症病人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療,須根據病人的腫瘤組織範圍及位置定位,再會同放射技師而為病人造模及確定射線的位置及劑量,最後由物理學家作品質驗證。放射治療的技術發展愈趨成熟,透過電腦模擬立體影像,能更準確地多方位對準腫瘤位置及調較每一點的劑量,以往醫生只用十五分鐘便可完成的定位程序,時至今日,就要求腫瘤科醫生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仔細勾畫出腫瘤的位置及須接受的劑量,避免腫瘤周邊正常組織接受不必要的放射劑量。
醫生的工作量亦因林林總總的新藥推出而增加,癌症藥物日新月異,對病人來說是喜訊,一些新藥物可減少副作用,一些則可延長生命,但往往十分昂貴,動輒每月數萬元甚至十多萬元。公立醫院在有限的資源下,只會提供具明顯療效及成本效益的藥物,病人如選擇其他藥物則須自費使用。幸而不少慈善基金或志願機構,如撒瑪利亞基金、關愛基金及香港防癌會等,會資助經濟有困難的病人,讓他們可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醫生便要因應病人個別的臨床情況協助有需要的病人申請合適的資助,看似簡單的行政工作,但確實須花不少額外時間去處理。
「癌症個案管理」計劃
面對以上種種的挑戰,公立醫院須更靈活運用資源,以提高服務的質與量。例如透過設立日間化療中心和家居化療服務,病人接受化療時間會變得更靈活,亦可將住院名額留給最有需要的病人;公立醫院亦逐步為各癌症中心添置和替換放射治療儀器,應付日增的需求。
為讓醫生更專注於治療上,去年我們聯網試行了「癌症個案管理」計劃。由資深護士擔任個案經理,專責跟進確診的癌症病人,並聯繫各部門的專家會診,一起制訂治療方案,包括安排檢查、覆診,預約手術時間等。有別於過往內部轉介後才作排期,可提升各個專科之間的合作,減少輪候時間,亦可減省醫生為轉介病人到不同專科及申請資助等行政工作。更重要的是,個案管理模式可理順及整合為病人提供的治療及護理服務,令公立醫院癌症治療服務可以在緊絀資源下繼續健康發展。
作者為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部門主管(腫瘤科)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以「仁」為本 有容乃大 梁安妮給香港領袖的藥方 |
上一篇: | 血癌(一)成因與傳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