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25日

陳頌紅 麗都美識

有選擇,自然找更好

原來台灣的士不比香港的士好。

曾經有九個月密集地做物理治療,來來回回,一星期乘六次的士,見盡司機大哥百態。不禮貌的有、不停響號的有、躁底罵其他司機和行人的有、不滿乘客提供行車路線的有、眼睛盯着小屏幕追劇的都有──幸好比例不算多。最常也最怕遇到是逢車過車,把的士當成一級方程式賽車般駕駛的司機,使我全程膽戰心驚,每分每秒抓緊扶手,不敢鬆懈。司機好不好,要看當日彩數。

某天約了朋友吃午飯。飯後傾盆大雨,路上完全沒「吉的」,於是朋友幫我們叫Uber。不到五分鐘,車子已到達餐廳門前。上了車,司機細心遞上紙巾,又問冷氣溫度是否需要調校,全程車的駕駛速度平穩而舒適。由於雨勢太大,我問他可否在商場內的地庫停車場下車,就不用淋雨,他欣然答允。這個地庫停車場,很多的士司機都不肯駛進去(但以前提議我下雨時到裏面下車,也是的士司機),原因是「從沒去過」。即使我強調可以帶路,地庫有的士落客處,不必收費,他們都不肯去。

那次經驗十分好。回家後立刻行動,在手機下載叫車程式。從此,除非一走出馬路就有的士,否則情願叫Uber。

原來,我是朋友圈中最遲用這方法叫車的人。香港很多朋友早以它取代的士,理由跟我的體驗差不多──普遍駕駛態度好,服務水準高。有選擇,自然找更好的。

台灣的士司機跟香港一樣,擔心被搶走生意,有些車隊竭力改善司機形象,或者標榜「最衞生」車廂等。對於我這些害怕速度感的乘客,坐得安心更重要。有一次我請司機開慢一些,他問:「坐計程車不是想快一點到目的地嗎?為什麼要慢?」本來想跟他解釋,我不趕時間,只是乘捷運要走很多樓梯,車廂擠迫時又怕被人踩到之前受傷的腳,才乘的士。當我準備開口時,已經到了。真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