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李白在《把酒問月》中,將皎潔月亮比喻為天上明鏡。每逢中秋「明鏡」當空,正是團圓歡敍分享窩心美饌之時。
今個中秋節除了傳統粵式美食,不妨以「四手聯乘」的上海本幫菜應節,席上有濃油赤醬紅燒肉、豐腴時令膏蟹,讓摯愛親朋吃得盡興開懷。
早於魏晉時期,百姓開始流行中秋賞月,漸漸地變成重要傳統節慶,《唐書.太宗記》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人民有拜月、祭月、賞月、詠月等風俗,到了明清時期成為全家團圓的日子,闔家賞月更稱為「慶團圓」。
今個中秋,中環「香港美利酒店」中菜副行政總廚陳忠秋將與「老吉士上海菜」主廚鄭鐸攜手創作中秋限定「滬上美饌盛宴」(9月27日至10月1日),以一系列經典上海本幫菜,帶來與別不同的溫馨感覺。
老吉士在上海飲食界擁有殿堂級地位,食家蔡瀾曾在文章提及如在當地吃本幫菜,老吉士是必然選擇。雖然餐廳有個「老」字,實際上「年輕活力」,於1995年在上海天平路一間老式平房開業,憑藉一道道做工考究的本幫菜揚名,並且在2004年獲法國藍帶集團頒發「上海最受歡迎餐廳」、2016年入圍「米芝蓮美食推介」等等,被中外媒體譽為實至名歸的訪滬必嘗餐廳。
香濃紅燒肉
上海本幫菜吸收了周邊蘇、浙等地烹飪技巧,最大特色「濃油赤醬」,口味較濃重。「吉士招牌鮑魚紅燒肉」為店中招牌菜,亦屬典型鹹甜並重的滬菜。鄭師傅將五花肉以花雕酒、醬油、冰糖等燜焗兩小時,滷透整件五花腩,色澤油亮,飄來淡淡醬油香,外貌與香氣誘人食慾。紅燒肉入口微微焦香,帶鹹略甜,外酥內軟,沒油膩感,那層豬皮吃起來爽滑彈牙,脂肪入口即化。鮑魚香軟不韌,醬汁味濃,細膩鮮美,可惜與紅燒肉相比下,食味不算複雜,頓時淪為配角。醬汁帶着豬肉油香及鮑魚鮮味,配搭白飯品嘗,可吃上好幾碗。
醉雞是江浙一帶經典宴客菜式,雞隻以酒浸泡後,不但能去腥解膩,還能添香增鮮。一道「吉士醉雞」選用嫩滑鮮美、脂肪豐腴的三黃雞,與薑、葱、黃酒等一起浸熟後,放入花雕酒、白糯米酒等浸泡6小時。鄭師傅特意添加醇香甜蜜白糯米酒,不會有嗆喉感,又能襯托雞鮮。雞件整齊排列在湯汁中,肉質肥嫩油潤,沁出沉鬱酒香,酒味醇和,卻恰如其份,沒搶走雞鮮,屬於讓人陶醉的開胃前菜。
時令醉膏蟹
入秋必吃蟹,「熟醉膏蟹」不能錯過。大廚蒸熟豐腴飽滿的膏蟹後,使用陳年花雕酒、白酒、話梅醃製4小時。醉蟹開邊,膏滿脂凝,帶着微微花雕酒及話梅幽香,沒掩蓋過蟹鮮,反而襯托出原味。蟹膏像鹹蛋黃般軟綿幼滑,酒香濃郁,蟹肉甘甜,一吃忘不了。
「葱烤鴉片魚頭」擁有一個特別名字,鴉片魚即是深海鰈魚,因鮮味讓人吃上癮,故而得名。大廚運用上海人熟悉的葱烤做法,魚頭先以自家醬汁醃製,再用小葱包裹,小火煎香而成。魚頭埋在大量葱堆中,輕輕撥開才能一睹魚頭真貌,葱油香在加熱時,慢慢地滲透魚頭,與魚鮮完美融合,還蓋過了魚腥味,魚肉鮮嫩,與香脆烤葱同吃,別具風味。
宴席以上海名物「糯米紅棗」作結,香甜大紅棗去核,填入Q彈糯米糰,先以冰糖水煮熟,再灑上桂花增香,糯米綿糯與紅棗甘美在口中互相融合,甜香喚醒了味蕾,帶來中秋甜蜜感。
酒釀蒸鰣魚
鰣魚與河豚、刀魚並稱「長江三鮮」,食味深得老饕歡心。師傅將鰣魚以陳年花雕酒釀、自製湯汁、雞油調味,鋪上金華火腿片及筍片同蒸,去腥提香,魚肉細膩,鮮滑酒濃。
熟醉膏蟹
豐腴飽滿膏蟹滲滿花雕酒及話梅幽香,蟹膏像鹹蛋黃般軟綿幼滑,酒香濃郁,鮮甜可口。
吉士醉雞
大廚浸熟三黃雞後,放入花雕酒、白糯米酒等浸泡6小時,雞肉酒香四溢,醇厚香甜,襯托雞肉鮮味,奇嫩無比。
吉士招牌鮑魚紅燒肉
五花肉散發亮麗醬油色澤,微微焦香,外酥內軟。鮑魚同樣做得出色,香軟彈牙,細膩美味。
糯米紅棗
大紅棗去核填入Q彈糯米糰,先用冰糖煮熟,灑上桂花增香,綿糯與香甜並重,為中秋帶來甘美滋味。
葱烤鴉片魚頭
選用上海人熟悉的葱烤做法,將深海鰈魚頭醃製,以小葱包裹煎香。鮮美魚肉滲滿葱油,與烤葱一起品嘗,昇華鰈魚風味。
鮮肉月餅
選用豬後腿肉,肥瘦比例3:7,切粒加皮凍攪拌至起膠,再以酥皮包裹烤焗。餅皮鬆化酥脆,肉汁鮮甜,甘香濃郁。
撰文:區佩嫦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廣州廣御軒(下) |
上一篇: | 精神科外展社工饒文傑 揭開個案背後辛酸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