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三星堆遺址最新出土的珍貴文物,9月底就會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三星堆考古發現成為了最近新聞熱點。
位於四川廣漢市的三星堆,最早在1929年由當地農民發現玉石器坑。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學者葛維漢(David Crockett Graham)等人在三星堆進行考古發掘,開華西考古發掘先河。
按葛維漢所著《漢州發掘簡報》記載,考古隊發掘了幾個探坑,發現破碎陶片、玉石器殘件等。最矚目在一個墓葬裏出土的玉鑿、玉劍、玉刀、玉璧等禮器。
發掘簡報中估計的遺存年代下限為公元前1100年,也就是周代早期;其文化性質,與華北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之間的聯繫與傳播,有很清楚明顯的證據。
葛維漢最早於1911年由美國浸禮會派遣來中國傳教,斷斷續續在內地待了38年。雖然最初是傳教士,卻以各種學者身份,在四川留下不少重要學術成果;如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博物學等。
1932年前葛維漢大部分時間在宜賓市,偶爾回美國到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1932年後他來到華西協合大學,先任博物館館長,後在該校教授人類學和考古學,至1948年退休。
這位來自美國的三星堆發現第一人,除了考古學,對四川藏民、彝族、川苗和羌族文化和器物也很有研究。華西協合大學經歷多次轉變,現在是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而葛維漢創立的華西邊疆研究學會,奠定了中國西南學術研究的基礎。
葛維漢退休後回到美國,撰寫並出版《川苗的歌謠和故事》、《羌民的習俗和宗教》、《中國西南的民間宗教》等著作。1961年他在美國丹佛去世,享年77歲。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