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
科學世界雖不接受輪迴之說,卻未敢予以否定,至於生命是否可以輪迴?仍然見仁見智,若以物質不滅論,則生命於完結後,仍以不同方式存在。
生命終結的方式可以是變形或換體,把現存的形體停止運作,或是自我摧毀,甚至是被毀滅,從而轉化成無形體方式存在,或借體還形繼續原有生命,雖則世人稱之為新生命的開始,其實只是開始另一個人生。
載體交替
輪迴說法甚多,總而言之,只是生命載體的轉換交替而已,關於輪迴一事,中國廣東人的說法最為精闢,對於人之逝世,只謂之「過身!」
「過身」一詞,言簡意賅,箇中真昧,可謂一語道破,勝卻千言萬語。
身者,乃泛指一切存在之代名詞,可以有形或無形,《易經》以超智慧方法統稱為陰陽,在此人間世,以具有人形體者為陽身,以無人形體者為陰身。
陰陽兩種現象同時存在一個空間謂之太極,太極內涵博大而精微,可以代表某一個維度,亦可同時代表多個維度,故精通太極變化者可穿越陰陽,稱之曰仙,再高層次者則可由太極復歸無極,人謂之神也。
佛家亦有以身為物象,其實是借物修真之意,如禪宗神秀和尚之偈:「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同時亦有禪宗六祖慧能之捨棄身名假象,以臻物我兩忘境界,留下千古禪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畢竟六祖慧能之頓悟,由有物至無物,從有我身至無我身,實乃建基於神秀之借物喻情的詩偈上。
宋代易學大師卲雍對於「身」與「物」的互換位置說得特別傳神,而其廣闊的宇宙觀又能在多維度產生指導作用,故自宋以降,邵雍宗師之易學著作被無數學者奉若圭臬,如其中有詩訣云:「一物從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生命探源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闡明世間充滿生機,而邵雍大宗師認為萬物皆受時空限制,故眾生命運有數,而每個生命亦有其獨立世界,而每一個獨立世界又與所有世界連結在一起,相較而言,今人所提出之平衡宇宙論,只屬於卲宗師之一小部分研究內容而已。
有生命即有情,有情即有性,「天性謂之命」,是故命可受限於時,而性則有不盡於命也,命於先天為本性,本性清淨故無礙自在,命於後天則受制於運,星運流轉,以至命途起伏,善惡交織,故後天之命可垢可淨,可增可減,隨着因果業力流轉而分貴賤賢愚。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若人對花哭泣,花亦自我凋零,隨風飄落,若人對花含笑傾情,花亦自會開得燦爛,因而花鳥蟲魚皆有生命,何況蛇鼠蟻獸乎!
地球不斷製造新生命,既有高端亦有低端,生命的載體屬於硬件,經歷記憶屬於軟件,其中雖有第一次生命及並無經歷,但記憶隨着載體經歷變換而次遞增加,逐漸演變為高端生物,最終亦會找到最高端載體——人身。
世界環境在穩定情況下,人口會不斷增長,皆因無數生命軟件為尋求人身載體、從四方八面蜂擁而至,由於軟件品流複雜、其中良莠不齊,故此載體質素因人而異,所謂人身易換,本性難移。
若然人性失控,則是後果堪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