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
黃慧慈(Mercy)在香港話劇團演出多年,扮演過大大小小的角色,屢度獲獎,當初誤打誤撞入讀演藝學院的戲劇學院,其後卻發現演戲就是自己喜愛的事,更因此找到愛情、事業和家庭。年輕時性格比較急躁、渴望獲得認同,20年過去,她終於能淡定自在地面對挑戰。
最近Mercy在新劇目《親愛的.柳如是》擔任女主角,飾演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一、知名歌妓柳如是,既陰柔又剛強,要完整呈現人物在大時代起伏跌宕的一生,難度不小。「我經常想如何再進步一些,而且演對手的演員很多都年輕過我,我要做好自己,給他們看到一個繼續成長的方向。」
《親愛的.柳如是》(9月9日至24日,香港大會堂劇院)是潘惠森繼多次獲獎的《親愛的,胡雪巖》後最新歷史劇作,同樣講述動盪年代中的小人物如何堅持實踐自己所信。不同的是,這次戲劇中心是女角。柳如是無父無母,由一個歌妓帶大,從小沉浸在文學中,多才多藝,擅長創作詩詞,隨着時代跌宕,依然堅守對家國和愛情的信念。
為準備這次演出,Mercy不敢怠慢,劇本中有很多詩詞,要呈現人物的文藝氣質,她花了不少時間學習書法、古琴、詩詞韻律等,如今開始排練和揣摩角色轉變。潘惠森曾跟她說,柳如是屬於「雌雄同體」人物,雖然年輕時以追求愛情為目標,可是隨着戰事爆發,她性格轉為剛烈,欲為國家做些事。
「對歌妓來說,如果能嫁給人做妾侍,已很風光,然而她不甘如此,努力結識在當時社會頗有地位的文人,欲為國家出一分力,最後嫁給最厲害的才子為妻。」這樣的選擇,讓Mercy很佩服。
誤打誤撞讀戲劇
明末距今年代久遠,但Mercy指出,故事講述人如何面對大時代變遷,找回自己價值,相信現今的觀眾都能有共鳴。在尋找個人價值上,Mercy少女時經過不少跌碰;從小喜愛唱歌,媽媽安排她參加合唱團,又經常參加歌唱比賽,大專修讀會計,做暑期工時發現自己討厭坐在辦公室,打算報考演藝音樂學院學歌劇,因成績未達標,轉投戲劇學院。「覺得是類似東西,在台上演出,有燈光,有人陪我一起玩。」
Mercy順利通過面試,卻不敢告訴家人,取錄信寄到家中,被提早下班的爸爸發現。「他是老師,很想我讀大學,見到信後拆來看,發現已經要交學費,於是私底下向同事探聽這是什麼學院。」她回家後,父母表面上查問一番,實際上已經商量好要支持她。「他們鼓勵我去嘗試,我很感恩。」
此後,Mercy的演藝路走得平穩,入讀後順利被選中參與音樂劇表演,快速進步。畢業那年,曾教過她的毛俊輝當上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她獲聘用,自此沒離開過,一眨眼20年。起初因為身材嬌小,Mercy被派去教育部做學校巡迴劇。「我被認為不能登上大台,但客席導演卻喜歡舉辦遴選挑演員,經常挑中我。」
丈夫邱廷輝是演藝同學,畢業後一起進入話劇團,待了兩年才有登台機會,她雖然名義上屬於教育部,卻經常請假做正式演出。「沒想過自己能有這麼多機會,我經常做小女孩角色,比較頑皮、憤世嫉俗那種,有不少角色都很重要。還記得潘燦良問我:『我最初入團四五年,只是看其他演員做戲,就算上台,不是做兵就是做樹,為何你這麼幸運?』」
Mercy笑言,身形可能是其中一個優勢,從幾歲小朋友、十多歲的反叛少女到二十來歲的愛情戲都能演。現在年過四十,她開始做一些媽媽、年長角色,但早前Mercy仍有機會到內地巡迴演出普通話版的《德齡與慈禧》,飾演十八九歲的德齡,更因此獲獎項嘉許。
劇組其他主要演員全來自內地,唯獨她作為香港演員獲選中,機會難得,她事前花了3個月練好普通話,終於順利應付。
被問到最難忘演出,Mercy立刻說是剛演完的《姊妹》。「難得由兩位女演員擔綱,整個戲需要很大體能,因為一直處於很崩潰、歇斯底里狀態中,我和陳煦莉每次排戲都先做半小時帶氧運動,再拉筋20分鐘,然後做20分鐘頌缽治療,才能應付。完成後覺得收穫很豐富,日子沒白過,希望日後的日子也如是。」
生育讓演技成熟
做完《姊妹》後緊接着今次劇目,同樣要記大量台詞和精神高度投入,她相信演完後也會明顯成長。可是回顧過去,刺激其演技急速成熟的並非某個劇目,而是9年前生下女兒,讓她開始懂得從不同角度思考事情,也可從孩子目光重新看世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高,每次玩扮演遊戲總是很忘我,想做就能做到,隨便拿着什麼都可當道具把玩一番,跟演戲很像。他們的直接與純真,每個演員都應該具備,孩子就如一面鏡,讓你看到很多東西。」
起初兼顧孩子和工作,常分身不暇,Mercy曾想過暫時放棄演戲,然而最後就算睡眠不足也撐下去,孩子生病,她一邊在急症室陪伴,一邊背台詞。「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只能逐樣處理,同時讓我學會忍耐、無私、淡定,整個人愈來愈成熟。」
她參演的劇目甚多,也拿過數次獎,但她笑言已不在意獎項。年輕時很渴望被認同,十分想得獎,現在她將重心放在與自己合作的人身上。「我很在意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是否覺得舒服,想塑造一個讓人信任我的空間,做他們想做的事,在這過程裏去創造化學作用。」她更體會到,演戲是團體合作,「建立互相支持關係」。
無論有沒有獎,Mercy深信,演員必須不斷鍛煉自己,保持身體、聲音在良好狀態。「就算有經驗,每次排戲一定有我不明白、無法集中或代入的地方,例如我覺得這段戲應這樣處理,演出來導演卻不同意,從前我很介意別人不接受我那套,如今懂得,一切只是不斷收窄演出方向。別人喜歡那杯茶是怎樣,不到我控制。我變得更自在,明白先去做自己想做、認為要做的事就可以。」
如今女兒有參與別的劇團演出,她很想為孩子展示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希望她能從我和丈夫身上,了解如何堅持和付出。」她不想給孩子太多演戲的意見,先讓她投入。「如果不斷說要怎樣怎樣做,就會變成程式化,她讀幼稚園不久,老師教同理心,叫她想像自己是某個人,會有何感受。做戲一樣,我會幫助她盡量相信自己在做的事。」
Mercy跟邱廷輝從讀書到工作,從戀愛到結婚,朝夕相見,從不厭倦。她笑指,兩人對戲劇的喜好相似,經常交流,丈夫寫劇本時她會給意見。「有些演員夫婦上班以外時間不講戲,因為會吵架,我和他卻很喜歡講,因為我們經常看不到自己,只能夠靠他在外面觀察了解,無論好不好都說。他是一個好伴侶。」
兩人偶爾也會意見相左,「我們不會把感受帶過夜,不說出來無法睡覺,我和他都很喜歡睡覺(笑),因此說出來後不會繼續講,因為大家都累了,抱一下就睡覺。」
最近她創作自己的劇目,名為《中女七號》,講述踏入30歲後經歷至親死亡和老去,體會生命無常。她坦言不怕老,事業和家庭穩定,沒同輩經歷的危機。「我很感恩,但有了女兒後我很怕死,因此更要告訴她,這天最終會來,就算很害怕死亡和失去,不要浪費時間,盡量去感受,去學習,去玩,去試。」
撰文:張綺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盛夏雲南野菌 創新重塑經典 |
上一篇: | 主動脈撕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