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28日

黃譚智媛 自講自治

減輕抑鬱負擔 提振國民經濟

《刺針》(The Lancet)於2022年發表「刺針──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鬱症重大報告:對抑鬱症採取聯合行動的時候到了」。

抑鬱症是全世界導致可避免的痛苦和過早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報告指出,目前持續且日益嚴重的全球抑鬱症危機還未得到解決,呼籲政府、醫療服務提供者、研究人員、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做出一致的努力,改善治療和做好預防,填補知識空白,加深認識,緩解全球抑鬱症負擔。

對研究人員的建議

1.設計和測試:針對早期和新穎干預措施的療法。

2.開發:精準醫學方法來幫助預防、護理和康復。

3.尋找:未充分利用和新穎的預防目標,並參與計劃和政策的實施。

4.接觸:有抑鬱症經歷的人、他們的家人、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

5.了解:抑鬱症病因和性質以及多學科方法的必要性。

有了可靠的科學、政治意願和共同責任,能夠預防和治療抑鬱症,避免其潛在致殘後果。賦權、減少對抑鬱症的污名化、了解病情和獲得幫助的可能性、倡導提供更多有證據支撐的資源,以解決諸多未被滿足的需求。

給廣大社區的建議(包括有抑鬱症經歷的人)

1.盡早尋求幫助:這會增加預防和康復機會。

2.與家人和朋友交談:了解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人類疾病。

3.永遠保持希望:大多數患病人士都會康復。

4.尋求循證護理:重點支持你自己的優先事項。

5.成為盟友:為支持心理健康的社會變革發聲。

在高收入國家中70%至80%死於自殺的人,以及中低收入國家中約半數死於自殺者,均患有精神疾病,COVID-19疫情之前,與抑鬱症有關的經濟生產力損失,會導致全球經濟每年虧損1萬億美元。抑鬱症這樣常見,導致有疾病負擔,其實完全可以治療。然而,它卻很少得到政策的關注和社會資源,並且高度污名化的情況,仍阻礙着許多人尋求必要之幫助。

對健康從業者的建議

1.主動認識抑鬱症:風險和後果。

2.了解抑鬱症:多種臨床表現及關於這種疾病的生活經歷。

3.個性化的方法:「一刀切」並不「適合所有人」。

4.優先考慮治療聯盟:邀請適當家庭並提供有尊嚴且無污名化的護理。

5.實行協作護理:與患者和其他提供者合作以實現最佳結果。

報告支持採用個性化、分階段的抑鬱症照護方法,自助、改變生活方式到心理療法和抗抑鬱藥,再到針對嚴重情況的電抽搐療法(ECT)。報告聯合主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Vikram Patel:「分階段的方法以連續體的形式──從健康到暫時性痛苦,再到真正的抑鬱症──提供一個框架,推薦相應干預措施。」

給決策者的建議

1.投資抑鬱症研究:減輕抑鬱症造成的負擔。

2.做出回應:對人們的經歷和科研的結果。

3.投資於預防和推廣:解決在兒童、青少年和整個生命歷程中遇到不平等之問題。

4.投資於早期干預和持續護理。

5.支持擴大社區和基於權利的護理。

報告強調要採取全社會共同行動的戰略,減少兒童整個生命期的不良經歷(包括忽視和創傷),關注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飲酒、缺乏運動)以及其他危險因素,如親密伴侶暴力、應激性生活事件(如喪親或財務危機)等。應將循證干預措施付諸實踐,以支持養育子女,減少家庭暴力和校園霸凌,促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解決老年人孤獨情況。因有慢性健康問題的人,患抑鬱症機會較高,亦應採取共同預防措施。

全世界每年有5%成年人患抑鬱症,在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但這種全球健康危機仍被忽視。

對抑鬱症的不理解,以及社會心理和財政資源缺乏,影響抑鬱症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國家的經濟繁榮。報告建議,以解決不平等和普遍存在的忽視問題,包括優先考慮創新的分階段照護和早期干預方法,以及提供協同照護此全球性健康危機,要在多個層面採取聯合行動,改善精神衞生服務和預防方法。

通過降低抑鬱症負擔,使人人有機會成為更健康、快樂和有活力的社會成員,有助於提振國民經濟,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專家們呼籲採取全社會共同行動的方式(a whole-of-society approach)來預防抑鬱症,以實現與心臟病和癌症等其他領域類似的效益。

「聾啞抑鬱漢出院後輕生」、「懷疑患產後抑鬱婦殺害初生嬰」,近年兩宗悲劇都反映香港的醫護服務有困難去察覺高風險的病人,也沒策略預防此等後果。現在世界精神病學會的4大項建議可否在香港落地推行呢?政府推出10項改善方法足夠嗎?不同社區組織還有「循證護理」和「早期干預」的空間嗎?

撰文 : 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信健康] 減輕抑鬱提振經濟,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