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
如果對於探索飲食文化有興趣,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吃蘇里南菜是挺好選擇。畢竟離開荷蘭後,蘇里南菜難以在其他地方尋獲。
要了解蘇里南菜,首先要了解「蘇里南」(Suriname)這個南美洲最小國家的歷史背景,才能明白這個荷蘭昔日南美洲殖民地和當地華人如何發展出自成脈絡、風味特殊的小眾菜系:蘇里南菜。
十八世紀中期,奴隸制度廢除,種植園主為了解決勞工短缺問題,便在海外招募員工,並通過荷蘭駐澳門領事招募,這是第一批來自廣東客家華人遠赴蘇里南的原因。客工約滿後,在當地找到商機做起生意,且落地生根。隨着時間推移,華人社群成了蘇里南構成的一員。當地有著名華人組織「廣義堂」,而廣義堂又創辦了華文報刊《洵南日報》。由於祖先是客家人,所以至今的蘇里南華人,仍以客家為主。
精采融合菜
五十年代,出於政策關係,大量蘇里南人移居荷蘭,蘇里南菜在當地開始普及。在大城市如阿姆斯特丹,「蘇里南三文治」(Surinaamse Broodjes)廣受歡迎,而「蘇里南烤肉」則在印度人社區比較流行。事實上,傳統荷蘭菜雖然單調,他們的融合菜卻相當精采——荷蘭長期海外殖民,印尼也是另一個有大量人口移居荷蘭的殖民地,很早期就形成了荷蘭、印尼融合菜,這種印尼餐廳是當地飲食特色之一。
在阿姆斯特丹期間,特地選了一個中午到著名蘇里南三文治店Tjin's吃午餐。這家位於Van Woustraat 17、已開業46年的小店,如今由第二代經營,生意很火。菜單貼在牆上,口味選擇多,有共20多種,餡料基本上分為四大類:海鮮、肉類、素食和內臟。麵包方面,可選擇用法棍或一種稱作Bara的蘇里南麵包(油炸後的麵糰),將之切半夾入餡料做成三文治。這Bara很像廣東懷舊小吃:鹹煎餅,只不過在麵糰裏混入了類似黃咖喱粉香料,吃起來具異國風情——有理由相信,這是當年客家勞工把飲食習慣如油條、鹹煎餅等帶到蘇里南後,融入了非洲飲食口味演變成「咖喱鹹煎餅」。
我們點了兩份三文治,一份為法棍夾咖喱大蝦,我要求加入炸豆腐粒(口味組合多麼奇特),另一份是Bara夾雞肝醬,兩者都非常惹味,頗有潮州滷水風味的煎雞肝,香料味道既複雜又豐富,平衡得很好,雞肝吃起來入味三分、甘香四溢。Bara夾雞肝三文治十分香口、滋味飽滿,只是有點油膩。咖喱蝦炸豆腐粒法棍清爽可口。抱着學習心態,後來點了一份豉油雞法棍,果然是中式豉油雞味道,用豉油雞夾麵包吃還是第一次。
店主還給我們送來一瓶辣醬,可隨意添加,他說根據祖母食譜製成。這黃澄澄辣醬辣中帶酸,是水果混合了辣椒風味,辣度十足,幸好沒加得太多。
憑三文治了解蘇里南菜,是一個不錯的入門,從這些餡料,我會覺得蘇里南風味跟新馬一帶的娘惹菜風味非常接近,都以華人口味為主幹,混入在地調味手法、飲食風貌演變成新類型。
撰文:謝嫣薇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鹹甜交織潮州糭 |
上一篇: | 黎巴嫩菜系 異國魚豆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