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7日

陳頌紅 麗都美識

你的名字,我的伴兒

以前並不覺得媽媽「宅」。她每兩年回香港一次,久不久又陪外婆去加拿大。平日也喜歡跟舅母逛街,任何親友到洛杉磯旅遊,都樂意陪他們遊玩吃飯。甚至被爸爸投訴像「甩繩馬騮」,一上街便不想回家。

現在,她卻像極了爸爸。舊同事老遠從香港去洛杉磯探她,她只願意在家中招待一會,不願意跟他們外出。長住新加坡的舅父怕她終日對着空房子,情緒會波動,多次打電話勸她去新加坡,她不肯。舅父索性飛到她面前,幾乎要抓她走,也無功而回。我懇求她來台灣,她就說:「我去台灣,由誰來照顧David仔?」,吓?誰是David仔?爸爸英文名字是David,難道她有什麼幻覺幻聽?

原來她所指的是房子。自從爸爸走後,媽媽便把房子以爸爸英文名命名。細問之下,她為家中很多物件都改了名。車子叫Mary,微波爐叫Lulu,洗衣機叫基基,乾衣機叫香香,連後花園的噴水器都有名字,叫做波波。更別說每天來吃飼料的小鳥和松鼠。啊對,她還會為小蜥蜴白白準備微型碟子,讓牠喝水。至於碟子有沒名字,忘了問。

二〇〇九年搞笑諾貝爾獎一項研究指,有名字的乳牛,牛奶產量比沒名字的多了百分之三點五。而剛剛當上母親的乳牛,在首次接觸自動擠奶器時,也沒那麼慌張,情緒比沒名字的更加平靜安心。之前也有研究指,有名字的植物,生長速度也比沒名字的快,而且更強壯長壽。

媽媽替所有物件改名,她解釋因為有機器恐懼,現在沒人為她操作,她只能跟它們「打關係」,希望機器靈靈性性,不要作弄她。所以每次用之前、用之後,都會親暱地感謝它們。

小時候我會為床上所有布偶改名。當時不諳交際,在學校沒朋友,只有它們是伴兒。始終覺得,媽媽為所有物件改名,每天跟它們講話,歸根究柢,同樣源於寂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