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
香港場地單車女車神李慧詩正式退役,告別19年全職運動員生涯。這名36歲選手激情十足的表現,激勵港人勇敢面對時代變遷。她受訪時說:「感激市民一路寵愛!」身為香港人不禁要講:為港隊爭光留下道道傷疤,不寵愛你該寵愛誰?球千仞身為半個牛下街坊,不禁要起立致敬!
香港股市在跌、樓市在跌、快樂指數在跌,可謂「跌跌」不休;國際新聞、社會新聞,不是打仗就是殺人,一鑊甘過一鑊。每次都是港隊健兒揚威的消息,讓香港人抖擻精神再奮鬥。「牛下車神」李慧詩在大學畢業禮表達退意,體壇中人並不意外,上月缺席香港舉行的國際場地盃單車賽,已見端倪。
李慧詩戰績彪炳毋庸贅言(見附表),香港首位兩屆奧運皆獲獎的紀錄,2024巴黎奧運才有望被破,劍擊的張家朗和游泳的何詩蓓或是後來者。然而,李慧詩在電影《給十九歲的我》風波為女生出頭,當中所表露的「義憤」難能可貴,今時今日尤為難得。
互聯網世界主張人人為我,李慧詩卻保留香港「邨民」時代「我為人人」的精神。沈金康治下香港單車隊人才輩出,以李慧詩為首的短途賽一向是金牌希望,2022年出戰日本盃賽事,她仍能獨取1金3銀,其他中長途選手獲2銀4銅。可見,9月舉行的杭州亞運,李慧詩完全可再披戰衣。
餘威猶在 成就新人
上車容易落車難,誰想離開鎂光燈?李慧詩卻想起一眾後浪。她接受網媒《體路》訪問時說:「現在短途有4位運動員,如果我在隊中,代表她們只有兩個能參賽;我不在,她們3個都能參與,這樣對她們較為公平。無論成績如何,至少她們參加過亞運。」政治人物看重獎牌數字,體育人卻「成就新人」。
港隊3名短途車手為吳思穎、楊礎搖、童森,之前參加國際場地盃空手而回,最佳成績是楊礎搖在凱林賽得第五。不過,2004年成為全職運動員的李慧詩,2010年才「破風」躍登明日之星,開啓輝煌「車神」之路。對3位新人而言,實戰經驗比成績更重要,退位讓賢的李慧詩果然偉大。
見慣風浪的沈金康早為後李慧詩時代做好部署,香港單車隊未來幾年將主打中長途,有「新車神」之稱的李思穎乃獎牌新希望,她最近在國際場地盃贏得3金1銀1銅,包括全能賽、麥迪遜賽、20公里積分賽。其他中場距離好手梁峻榮、梁寶儀等也收穫頗豐。
李慧詩透露退役後計劃,表示將加盟香港單車隊教練團,希望栽培更多人才,首先要考獲教練牌。她近年在爭金奪銀中,不忘考獲許多「沙紙」,最新一張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文學士,她去年曾出自傳《身上的每道傷疤》,分享場地單車的奮鬥故事。此外,她也是教育大學健康教育學士。
人才流失 親身體會
運動員是默默耕耘的一群,李慧詩能夠揚名立萬,除了個人努力和天賦,還靠背後團隊。她提到單車隊面臨人才流失,不少合作多年的職員已離開。球千仞想起香港羽毛球隊男單教練黃達明突然跳船,如此看來,香港體壇也要努力吸引人才,希望香港體育界高層忙完「國歌」風波,會有一系列「搶人才」計劃吧!
香港運動員愈來愈不容易,既要全神貫注爭佳績,賽前賽後又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注意主辦方會不會播錯「國歌」,準備隨時打手勢抗議,否則就拉隊離場,甚至缺席領獎,連辛苦得來的牌也不要!其實,政治歸政治,應該讓政治專業人士去處理,怎能把這些壓力放在運動員身上?幸好,李慧詩毋須經歷這種煩惱,球千仞真替她鬆一口氣。
撰文 : 球千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