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
《譯戰同盟》的譯指翻譯,英文原名真叫The Interpreter,後改為The Covenant則強調盟約意義。用兵境外,語言不通,人生路不熟,須要翻譯員。美國自「九一一」出師阿富汗20年,據聞曾聘用當地居民充當口譯達5萬餘,本片正描述箇中故事。
若發生在昔日中國,此乃敏感行業,謂之「漢奸」,明代東南沿海倭患和上世紀8年抗戰,都不乏無恥之徒甘心投靠日寇做嚮導,為虎作倀,二五仔比敵人尤可恨。即使以現代世界標準,叛國罪永屬十惡不赦。
明乎此,便知荷里活拍《譯戰同盟》頗堪玩味。一方面,他們是美軍好幫手;一方面,他們的確難免「汗奸」之嫌。阿富汗政情風雲變幻,老美扶植親美政權追剿塔利班期間,口譯員尚算為國效忠;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甩身,輪到塔利班坐正,就打成不折不扣走狗了。
美國全面退出阿富汗時,帶走部分口譯員,讓他們移居彼邦,但估計仍有三百多名相關者及其家屬遭塔利班捕殺報復,一千多人在躲藏逃難。毋忘合眾國此段恥辱歷史,它捨棄一群戰友——起碼稱得上工作夥伴、合約拍檔,背信棄義,搞搞震累死街坊,本應避而不談猶恐不及,卻偏偏改編躍登大銀幕打鑼打鼓。美利堅主旋律厲害在,看似商業電影,自揭瘡疤,骨子裏歌頌世界警察的人道本色,千迴百轉,曲折向全球宣傳,甚至扭轉既定概念,相當成功。
《長津湖》和《水門橋》也講用兵海外(韓戰),一味硬繃繃,逢尷尬位諱莫如深,不及《譯戰同盟》坦蕩高明,學學啦。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幕啟,字幕首先重申阿富汗戰爭乃報「九一一」深仇,出師有名。背景設定於美軍佔領阿富汗的時候,在野的塔利班打游擊呼嘯山林。翻譯員Ahmed(Dar Salim飾)來軍營報到,向中士John(Jake Gyllenhaal飾)直言為賺錢效命,但暗場又交代他親人遭塔利班殺害,投誠有理。
能操英語自是知識分子,Ahmed原職工程師,在在惹同情和好感。John負責帶隊找出並掃蕩敵方隱藏軍事設施,隨行翻譯員當然不似法庭傳譯般舒服,工作包括收風帶路。有同胞認出Ahmed,罵他叛徒,轉頭卻自己也出賣塔利班,至此觀眾情緒已傾向Ahmed吧。
正因要偵察打探,地形複雜,重型武器用不着,輕裝深入敵陣,並非硬幹,戰鬥場面不浩大,鏡頭倒拍出緊張感。
Bias當然有,美軍陣亡襯以悲壯音樂,塔利班就欠奉了,其實他們更加自覺在保家衞國呀!槍戰美軍擅長尋找掩護體,塔利班竟然不懂,不合理。正嫌它稍為誇張,John即被俘虜重傷,幸賴Ahmed相救。礦井一役中伏,全員死剩兩位主角,患難相扶持。
此即美帝捉心理微妙之處,不吹噓天朝霸氣,反而要靠番邦義民冒險護送兵哥脫離魔掌,也靠其他親美的阿富汗老百姓幫忙,彰顯得道多助。
John返美國洛杉磯療傷,驚悉Ahmed因此被塔利班追殺,然後你懂的,誓接Ahmed全家移民,簽證顢頇,John便割捨嬌妻幼子再闖虎穴,有趣在,嬌妻也支持丈夫變賣家產孤身去報恩。John說這是還債,履行盟約精神而已,普世價值觀,比狹隘民族道義更有共鳴。尾段逆轉勝端賴正規軍出手,大美國心面面俱到。
可惜,畢竟趁仍佔領阿富汗才成立,正如上文,撤軍遺下許多翻譯員。唐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亦還債之還。不破塔利班,債始終還不完。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