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
中國詩短小精悍,與中文是象形文字有關。古埃及和古希臘已有莎草紙,可以寫千言萬語,東漢蔡倫才造紙。之前是用漆寫在竹簡上,長篇大論要用多少竹簡?竹簡要用車載,怎樣好好保存?是以《論語》只有1.6萬字左右,亞里士多德的講課記錄,卻近百萬字。
中文打從一開始,書面語便和口語完全分離。口語難免囉囉嗦嗦,竹簡錄之,太煩太累贅矣!被認為是東漢時作品《古詩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才是接近口語的詩。我常懷疑《詩經》的詩,大多數詩句文縐縐,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應是史官採集民歌時將其意思寫成書面語。原本歌詞決不是如此精煉簡潔,甚至「子不我思,豈無他人?」應是口語版「你不想念我,難道就沒有其他人想我嗎?」書面語版。
書面語有個好處,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文字都不會大變。到秦漢有隸書後,兩千多年都大同小異。語言卻不斷大變,尤其中國不停受外族入侵,許多字的讀音古今大異。中國疆域大、種族多,各地方言無法溝通,若非文字不變,中國便不可能經多次長時期分裂,現今依然擁有同一文化和文明。
拼音文字是口語文字。比如英文口語將a cup of tea濃縮讀成cuppa,後者便成一新字。中文重書面語而輕口語,因而有學者認為:中文是視覺文字,原因之一是它太多同音字,光聽怎能分辨余還是俞/餘、皇帝還是黃帝?眼看卻沒問題。是以中國詩描寫景物特別出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10個字便是一幅風景畫,難怪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說。中文不單寫景「如在目前」,而且借景寫情、寫心境、寫境界,拼音文字的詩難望其項背。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青光眼何止是老年人疾病? |
上一篇: | 中西詩 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