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秦王朝覆滅前,驕奢亡國。杜牧《阿房宮賦》,嘲諷皇子皇孫妃嬪宮女,晨起梳妝,千窗萬閣鏡閃光;「渭流漲膩,棄脂水也。」倘不是一把火被燒了三個月,公元前212年的宮殿群,你以為能全鬚全尾留下來麼?又不是法國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
虧了法國歷朝中央政權精心維護,今年,凡爾賽宮,隆重紀念400周年。謝天謝地,她不曾似無數年久失修的「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金碧錦縵,珍椅寶床,依然流英耀麗於後世眼前。無奈旅遊民主化之後,每年全球湧來的遊客,扎堆兒在裏面呼吸、咳嗽、口沫橫飛,禍害更為不堪……最教人揪心的是,地球暖化的衝擊!
氣溫上升、濕度變化、土壤乾化……一切皆是這法蘭西歷史瑰寶的隱形敵人。幸而早在2015年,文化部撥款組織起一支專家團隊,發起「歐盟預防保護議定書」(Epico)。凡爾賽宮計劃負責人Danilo Forleo,解釋這套預防性科學體系:「我們發起計劃的新階段,目標是估測氣候變化對館藏引起的後果。」
第一步,先是男女研究員們,探測1.7萬件藏品中的家具、油畫、鐘、水晶大吊燈等等。現代技術可避免損蝕藏品,電腦拍下精準影像,很快用作測定氣候對物件的衝擊。凡爾賽宮本身,就處處設置了溫度、濕度、蒙塵度傳感器。Epico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新工具,更能分析明瞭每一角落、每一物件受到的環境干擾。「一間間房的溫度濕度,可能有利於害蟲滋生,我們不得不制定相應新議定書。」
法國博物館的保護標準,毋寧是對氣候、能源成本認識尚淺的九十年代產物。今天尋得降低能源賬單最簡樸的妙法了:朝南開窗戶,盛夏可升溫至30度。於是南窗東窗,加一層防紫外線、防紅外線過濾。肉眼不可見,卻有效降低室溫50%。巴黎氣溫到了2070年,平均將增加3至4度,此是澤及未來後代的智慧管理吶!
凡爾賽宮這套方法,也將擴大使用到普魯士古堡花園、摩納哥親王府,以及巴黎郊區桑蒂伊古堡。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