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今天五四紀念日,本屬於青少年的節日,但每念及官方儀式例牌老氣橫秋致詞,又具有多少活力呢?香港人口年齡中位數2021年統計為46.3歲,仍低於日本的48歲,老不老呢?老在心境。八十年代電視台推廣「活力香港」,由當年精壯生猛的張兆輝擔任活力先生,口號:「活力香港,人人推動。」今天常說香港老化,也是人人有份推動的。
就以紀念五四為例,可否真正由學生和年輕人出發,而非各高層代表呢?官式僵化思維,足以令事情變味。30元請睇戲,戲院網絡塞爆(理應預料到),於是實體排隊,工作日(上星期四)早上誰得閒排隊啊?唯有長者。我並非說長者不應該享用此福利,而是新聞畫面出來,好端端一項「開心香港」活動,觸目盡皆白髮蒼蒼打蛇餅,能不能達致造勢效果?倒像輪候救濟,事與願違。
30元請睇戲,兼請消費,大家已習慣到時到候等派消費券,也像輪候救濟,整體暮氣沉沉,其實錢本就是市民的,何不減稅還富於民鼓勵創業?創富與等派錢,一來一回感覺差很遠。
社會漸漸培養一種百無聊賴、等運到生活文化。免費報紙,原該派發對象包括任何年齡層,坦白說,還尤其瞄準在職人士的消費能力吧。但晨早流流,誰得閒排隊攞?我每天在港鐵見一邊是行色匆匆上班族無暇一顧,一邊是悠閒銀髮族掃齊三份,紙張值錢呀!銀髮族愈排隊,上班族愈無緣攞到實體免費報紙,資源錯配,又是否事與願違?
晚上看電視,小生花旦大齡便算了,廣告時段,全部保健產品——劉丹自言記憶力衰退要食XXX,錢嘉樂自言心臟不好要食YYY,陳山聰自言關節退化要食ZZZ……周身病痛,食出彩虹,我睇完站起,只覺腳步也特別蹣跚,想法也特別灰暗,事實上美國心理學實驗證明如此,反之,欣賞完青春題材的觀眾步速會較輕快。
青春才有熱血
我明白,電視廣告乃商業行為,供求關係,市場決定,勉強不來;但日本平均年齡比我們更老吧,電視廣告卻依然活潑、熱鬧居多,營造出生氣勃勃氛圍,輸人不輸陣。所以我說,老化香港,人人推動,是共業,彷彿合謀似的。
潮流興的小清新港產片,先找一門夕陽行業或問題家庭或老病照顧,讓觀眾投入感慨、傷春悲秋一番。有評論指出劇本某些細節離地,無辦法,鋪天蓋地沉溺於集體回憶,年輕編劇們根本沒經歷過,為賦新詞強說愁,就穿崩。
我想講,武俠小說全盛期和莎翁名劇,當時都是中年作家寫給中年受眾觀看為主,但主角一律少男少女(郭靖與黃蓉、羅密歐與茱麗葉),因為無論任何年齡層總愛睇青春,青春才有熱血的俠義,才有轟烈的愛情,是定律。影視娛樂誤以為以老吸老,長遠捉錯路了。
香港如今種種倒行逆施,懨懨悶悶,請向前看吧,別要未老先衰。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照顧者總有支援在左近 |
上一篇: | 從不喜歡西部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