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
川名哲紀(Kawana Tetsunori)是日本草月流大師。他出身正統,師承草月流創辦人的兒子敕使河原宏(下稱宏老師)。外界常以草月流為日本三大花道之一歸類,本身是一名裝置藝術家的川名哲紀,積極向外推廣草月流是藝術,而非僅僅的花藝。
在以下訪問,川名哲紀講述了年輕時成為宏老師入室弟子的經過——由最初拒絕拜師到最後盡得其真傳。他也講到草月流的特色,使用不限於花、木的材料,而竹尤其深得他喜愛。「我用的材料未必是傳統上認為很美(如鮮花),可是必須為有意思、力量、生命的東西,以提升至另一個層次。」
川名哲紀早前風塵僕僕來港,先出席了日本駐港領事館的一個插花表演活動,其次是到維園的花卉展作示範。外界通常把日本花道概括成三大流派:池坊、小原流、草月流——並以後者為最貼近現代的表現模式。草月流由勅使河原蒼風(1900–1979)所創,其兒子敕使河原宏(1927–2001)正是川名哲紀的老師。
以下訪問,透過即時傳譯進行。
川名哲紀一頭濃密灰白銀髮經梳理定型,穿着一絲不拘,身上一套帶點藝術感的百褶外套、黑白領恤衫、百褶褲,原來是日本著名設計師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個人品牌出品。「這衣服很方便,如何折疊收納都可以,因此我出國都會穿這牌子。」川名哲紀笑道。
三大流派分別
先問他一般可怎樣區別池坊、小原流、草月流?
「池坊——我們一般會說是古代流派,因它的歷史最悠久;小原流則創立了一個嶄新插法,叫做『盛花』,此乃它獨有的(編按:較典型是採用扁平闊口的盤子器皿去盛載花葉)。而草月流的藝術性則最高。」他簡短地道。
聽說草月流較常用枯木或一些另類花材?「嗯,以往其他兩個流派是不用枯木的,可是看到蒼風老師採用枯木後,大家都覺得很新穎,所以現時他們也有用。蒼風老師的原意是把花道與藝術結合在一起。」這一點他在訪問中強調了很多次。
他接着解釋,草月流有時也會使用一些非植物的東西做襯托。「例如泡泡紙、鐵——我們要想到它如何配合植物。譬如說,我又會以膠樽出題,叫學生創作。」
草月流另一個較明顯的特點,是插花者在示範時會把花器正面向着觀眾,自己則站在花器之後。這很考功夫,因為插花途中,插花者不能看到作品正面,直至完成為止,觀眾卻在無遮擋下看到插花的全個過程。花器的意思是花樽,不過,草月流不一定用傳統模樣的樽形花器,很多草月流大師會自行製作花器,甚至是一個器皿有幾個「瓶口」,以營造複雜的形態。
川名哲紀怎樣認識宏老師?加入草月流的經過又是怎樣?
「年輕時,我是一個裝置藝術家。大約二十五六歲時,我舉行了一個個人展覽,在展場上遇到宏老師。我聽過他的大名,他當時在找一些新人去提攜,經朋友介紹下,他說想我跟他學習。然而,當我知道學的是插花後,卻斷然拒絕。」川名哲紀解釋,江戶至明治時代,花道是女人學習的玩意,例如他的母親、姐姐也有學,並以此為傳統必修課。「時至今日,大家會覺得花道『無用』,可是作為花道老師,我們希望學生重新認識這門藝術。」
川名哲紀現在身兼草月東京校的大師級講師,他指現時東京總校的學生以日本女性為主,男士也有少許。
接着,他繼續說與宏老師相遇的經過。「在我拒絕了宏老師後,他有點不滿,說我不了解他和這個課題就拒絕!其實,宏老師多才多藝,除了插花,懂畫畫,又懂書法、拍電影、做陶器……」過了不久,川名哲紀被宏老師說服,並隨他周遊列國,期間做了很多國內企劃,也有不少是國外項目。「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老師做過一些竹子藝術裝置,非常大型的作品。竹是我們日常接觸的植物,例如筷子、扇、以前的玩具……」
不用快凋謝品種
談及竹的特性,川名哲紀滔滔不絕:「竹本身長、高、直,形態很美。我通常會把它破開,形成條子,再扳成不同弧度。竹的生長速度很快,一年已長得很高——相對花道用的木,可能要二三十年才長到一定長度。現在大家很講究環保,竹的用途更廣泛了,連衣物都可以用竹(纖維)來做。竹筍又可以吃,真是一種萬用的植物。」
至於創辦人蒼風老師,川名哲紀說在聚會上見過他,可是兩人沒有交談。他指出,「『草月』是蒼風老師從古詩取來的字……」兩字的意思與中文「草月」同義。
今次川名哲紀在港的表演活動中,使用了其中一種他最愛的花材——茶花(日文寫作「椿花」)。「茶花在日本花道是很常用的,草月流也有用。它有3個特點:數量,它看起來很豐盛,很有力量;顏色,今天採用的是紅色的茶花;雖然它有很多葉,線條很美。」
他指,學習花道要深刻地認識花材。「有些花從樹上剪下來,其實不吸水,因此不久就凋謝。當然我們不會使用那些很快枯萎的花。」
他如何把過往創作裝置藝術的經驗,發揮在花道上呢?
「應該調轉說,我是把插花技巧用在裝置藝術上。」他不假思索地道。
外界通常形容他把現代裝置藝術與花道結合,他聽後不住點頭認同。「我在構思上會把兩者結合。有一次我在美國波士頓某美術學院做一個展覽,見到有些快枯死的松樹,把它們全部拿走,用來圍圈,再用紅線將之連結,題目是《輪迴》。因此,我用的材料未必是傳統上認為很美(如鮮花),不過必須屬於有意思、力量、生命的東西,我把它提升至另一個層次。」
川名哲紀這天以約一小時完成了4件作品,他有6個女助手幫忙,有人負責遞花,有人幫忙按着枝葉,讓他更易把花枝穿插、固定。有時女助手沒有領會到其意思,他會帶點不耐煩地叫對方住手或不要亂動。
他在之前的訪問提及,由於在外國做的作品較巨型,通常不會帶那麼多日本助手同行,而會找當地民眾參與。
「我會事先與他們開會,展示作品模型,簡介之後會用到什麼材料與工具,並讓他們試用、練習一下。由於我經常用到竹,而竹子雖然有很多優點,卻很滑、很易割傷人。我當然不希望他們受傷啦!」川名哲紀坦言。
不少人覺得花道很能代表日本傳統文化、美感,他覺得怎樣?
他點頭同意,並稱:「我們很重視一個字:間,即是空間。除了看得見的空間外,還有一個肉眼看不到的,那就是作品與你的聯繫,例如你在插花時的構思。」
最後問,從事花道多年,除了作為工作外,插花給他帶來什麼樂趣?
「花道讓我接觸到生命,因為花材是活的。這也讓我對於『生命』有一種很強的意識。」他帶點禪意地回應。
後記
這次訪問沒有談到太多川名哲紀的個人故事,原因是他不太想講,包括在日本哪個城市出生和長大,其餘有關年齡、家庭等,他都禮貌地婉拒回答。
場地:中環Eaton Club
撰文:譚淑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溫情居酒屋 鮮味慰心靈 |
上一篇: | 邁向男士健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