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7日

占飛 忽然文化

香港漫畫奇葩:利志達

在香港,隨便問問人,認識哪一位香港漫畫家,會得到什麼答案?相信離不開黃玉郎、馬榮成、牛佬,又或是《麥兜》的謝立文與麥家碧——這些在二三十年前甚至更早已進佔文化主流的漫畫創作者。

年輕一點的讀者,或許會提起超長篇三國漫畫《火鳳燎原》的陳某。可是去到外地,特別是歐洲,若問人誰是首屈一指的香港漫畫家,占飛猜想,許多人會答:利志達。

縱橫畫壇40年,嚴格來說,利志達不算本地家喻戶曉名字,不過,他不乏忠實支持者,人數更隨近年活躍發表新作而節節上升。

本地雜誌《美紙》最近於海港城美術館舉辦「大道其中」展覽(即日至23日),回顧利志達悠長而豐富的漫畫生涯。

展覽一邊廂是多幅全新繪製的油畫,全部都是依據他的重要舊作如長篇《天妖記》、《黑俠》、《鋼鐵頭》的人物和視覺風格,重新演繹。其中一張油畫《同門少年 Reunion》(也就是「大道其中」展覽的主視覺),利志達將1987年自資出版的第一本漫畫短篇集《同門少年》(編按:嚴格來說應為《同门少年》,因利志達設計時故意繁體與簡體字混雜使用,不過坊間慣用《同門少年》)封面再畫一次。舊版畫作中的男女神情肅穆,排成隊列嚴陣以待,三十多年後,少男少女仍穿着當時的綠西裝和粉紅裙,神態卻輕鬆寬容了不少。新版本的最左邊,還可見一位黑衣女士為其中一個少男整理領帶。

這個「Reunion」不是單純地將舊作重畫,新作裏更有一種整裝待發的朝氣,畫中的造型與色彩也反映了藝術家比較自在自如的心態。數十年前的《同門少年》,出版後乏人問津,想出續集也沒了下文;幾十年後,創作者與粉絲們都沒有忘記當年的熱情,如今以油畫姿態重生,少年同門,依舊年輕,令人感動。

題材廣泛

曾有一段時間,占飛熱中搜羅利志達的漫畫舊作;因為他早年作品印數不多,基本上都沒有再版,如想收藏或欣賞,就只能在二手市場碰運氣,遇過一個賣家,相信他也是留意利志達多年的讀者,曾感慨地說:「利志達的作品太少了!」言下之意,大抵是假若利氏的創作與出版再頻密一點,便會得到應有的關注和知名度。占飛對這種說法半信半疑,不過也不無認同。可是如今回顧利志達的創作年譜,必須修正這想法。

利志達在是次展覽的訪問中,坦承曾有一段時間對漫畫產生厭倦和懷疑,即便如此,細心追溯年表,就會發現他從未試過長時間擱筆。在短篇集或長篇漫畫中間的空檔期,勤力的利志達參與過無數插圖企劃、展覽、跨界別合作等。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利志達畫得少,只是我們的眼睛太慢。而且,坊間對利志達作品的認識和整理亦不全面。

利志達創作年期之長,以及題材之廣,相當驚人。論改編,他的涉獵範圍由文學巨擘卡夫卡到本地通俗科幻大師倪匡都有;論內容調子,從比較嚴肅陰沉的《黑俠》、短篇《破相》、到奇幻的《天妖記》與《石神》,再到簡約逗趣的《草莓妹》、《大圓天》都在他的創作光譜之內。2017年更獲法國羅浮宮邀請,以羅浮宮為題繪畫一本漫畫。

利志達早年以極度細緻的鋼筆筆法見稱,其後嘗試用水彩或其他媒介作畫(長篇漫畫《刺秦》用水墨方法完成),2000年後他的畫法有時化繁為簡,不再以繁複取勝,更多見凝練準確的線條和簡潔有效的陰影畫法。多年來,他沒停止過對漫畫這種技藝的思考和鑽研,他的作品,就是在跟漫畫搏鬥過程裏,展現個人想法與成長的記錄——說他是一個全身全心的漫畫狂人,也不為過。

堅持40年

利志達的作品水平與重要性,理應與台灣的鄭問、日本的大友克洋等國際級漫畫大家放在同一個高度上評價和討論。換了在其他地方,利志達早就得到國家級的看待和禮遇。不綴以獨特風格和堅持作畫40年,他的回顧展實在值得在M+、香港美術館等最高規格的展覽場地隆重舉辦。如今竟要由民間團體代勞,官方的文化機構實在應該好好檢討。對於利志達作品的系統化梳理、推廣和研究,路途仍遙遠,希望今次「大道其中」回顧展可引起更多公眾的好奇和關注,令更多人深入了解這個值得港人自豪、很能夠代表香港的藝術家。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