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14日

馬揮 人云我云

教育官僚化(上)

1905年,清廷宣布廢科舉,設學部(民國改稱教育部),興新學,但國內外各學校的畢業生依然給予進士、舉人及貢生等名銜及官階,即是換湯不換藥。若不如此,讀書人失去上進階梯,會影響社會穩定。事實上,有歷史學者認為,此舉令許多學子和文士轉向革命。

清廷亦趁此改革,將教育改由朝廷包辦,聲稱外國教育都是官辦,教員都是官員,清廷亦應如是:「各學堂教習均應列作職官,名為教員,受本學堂監督、堂長統轄節制。」教習成為公務員,易名為教員,受政府官僚監督,規管往往比昔日更嚴格。

真正廢科舉要到辛亥革命後。可惜,民國政府辦新學還及不上清廷。十多年後,教育制度招來更多不滿。1921年,軍事理論家蔣百里認為新制度比舊制度更差:「凡所以除舊也,而舊之弊無一而不承受,而良者悉去矣;凡所以布新也,新之利未嘗見,而新之弊乃千孔百瘡……其罪惡之總根,乃在挾教育為國家事業之一之名,而將教育行政之權擴大,使教育之本體日日萎縮於行政之下。而學問二字,一方既見棄於國家,他方復見棄於社會。」

蔣百里指出,廢科舉前有民辦教育,廢科舉後,官辦教育反為「千孔百瘡」:「政府提倡教育,其實乃將一切教育成為行政官吏化。」行政官吏化,由教科分配、教師資格審定、教科書內容,乃至學生服裝,無一不管,「必礙學問之發達」。他主張教育「全賴社會之自謀,國家僅任提倡檢查之責」。

當時,不少知名的知識分子,都反對大政府包攬教育。知名學者杜亞泉比蔣百里更直截了當:「今日之教育行政,正誤在以官廳為學術之中心。」事事依賴政府,怎能不官僚主義呢?官僚根本不知學問和學術為何物。官辦教育,徒然令學問和學術淪喪而已!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