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1日
朱古力是兒童和情人恩物,滿足前者的嗜甜本性,也象徵甜蜜愛情。港人摯愛的三角朱古力(Toblerone),從外形到取名都充滿「陰謀」——三角戀、三角關係等可以是特別戀愛經歷,處理不好,如鋸齒的三角隨時變攞命刀!
三角朱古力最近惹爭議,皆因包裝上的經典雪山圖像將更換,以符合瑞士政府2017年通過的《瑞士法》(Swissness Act),其中也隱藏着瑞士製造商、美國億滋國際(Mondelēz International)與消費者的三角關係。
大家記不記得這個廣告:化妝枱前坐着一位穿低胸晚裝的艷女,男士遞上三角朱古力問:「小姐,有冇試過呢隻瑞士三角朱古力呀?」艷女回頭搔首弄姿:「山角?山角戀愛劇呢我就拍得多啦!朱古力嘅山角……E定有陰謀!裏面有咩角色呢?」這個1988年的廣告口號是:「朱古力嘅三角戀愛!」
看着滿口鄉音的艷女,直到她正確講出「陰謀」二字,占飛才捏一把汗,構思的廣告人真大膽,朱古力的香港區代理也有「吉士」,真不怕香港人想起亞洲小姐冠軍利智的「名句」(她曾把「陰謀」兩字說成「陰毛」),而對朱古力有所抗拒?當時的香港沒什麼顧忌,觀眾也不會動輒投訴,一切都變了,包括1908年誕生於瑞士伯恩的經典朱古力。
不符合《瑞士法》
三角朱古力的創造者是瑞士人Theodor Tobler,朱古力的名字Toblerone就以他的姓氏Tobler,以及意大利文的Torrone(蜂蜜和鳥結糖)合成,這兩種原材料加上當地牛奶,就湊成三角朱古力的所有元素。至於三角形的設計靈感,來自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馬特洪峰(Matterhorn),是否特別浪漫可人呢?
三角戀不可能海枯石爛,三角朱古力在2012年也被美國億滋國際收購,變成始於瑞士的美國品牌。「瑞士製造」一向是信心保證,該國發現許多品牌渾水摸魚,有研究顯示瑞士出品的售價可提高20%,瑞士政府為保住國家的金漆招牌,2017年通過《瑞士法》,規管工業、食品和服務行業三大範疇。按照這條法例,至少80%原材料或加工技術來自瑞士,才能說是「瑞士製造」,奶類產品更須達到100%。以三角朱古力為例,除了牛奶和鳥結糖外,可可豆必須從外國輸入,本來有機會滿足新規定,可是今年母公司將廠房搬到成本更低的斯洛伐克,於是只能印上「源於瑞士」,而非「瑞士製造」。
有關法例在草擬階段已遭業界抗議,瑞士飲食行業總會(FIAL)會長舒韋加(Rolf Schweiger)批評,80%本地材料的規定不可行,他解釋:「全世界都知阿華田(Ovomaltine)是瑞士產品,但也不可能達到80%用本地原料的要求。瑞士絕大部分產品都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材料,愈高端產品愈依賴外國材料。」
瑞士另一著名品牌雀巢的冷藏部主管盧斯(Daniel Lutz)指出,當局不應將焦點放在原材料上,「而瑞士文化、歷史、知識、研究和信用等,通通都應計算在內!一味強調《瑞士法》,最終將殺死瑞士。」然而,三角朱古力在新法實施下,仍遷廠到斯洛伐克,證明老闆覺得「源於瑞士」,在市場已有足夠競爭力。
英國版遭非議
三角朱古力落入美國集團之後,精打細算文化取代了固有的高品質文化,瑞士商人寧願賣高價也不會為節省成本而犧牲產品質素,英國版三角朱古力2016年就引起過非議,400克和170克裝的三角形間距被放大,生產商的解釋是:「為節省運輸等成本,加闊後重量下降10%!」原本和諧的三角形,因為排列變得疏落,看起來就如卡通人物史迪仔的鋸齒牙。消費者紛紛表示希望能回復舊觀,不介意提高售價,仍不得要領。
如果三角朱古力推出英國版是「變心」,這次將上世紀七十年代沿用至今的馬特洪峰變成其他山脈,算是第二次「背叛」支持者。
愛情會隨着時間出現變化,就像朱古力遇熱會溶化,三角朱古力因應時代改變也無可厚非。倒是《瑞士法》過於保守,與全球化的時代顯得格格不入。不過,有一點值得尊敬的是,瑞士人不偷雞摸狗,確保民族產業的「純正」,跟那些靠偽造、侵犯版權的地方相比,實在是難得的清泉。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山中有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