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4日

林建華博士 直資人語

財政預算及人才創科

早前公布的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是新一屆政府在疫後復常的重要預算,預算在推動創科上着墨不少,在財政司司長的演詞中,提到「創科」一詞21次,「人才」37次,反映財政預算案着重投資未來、吸引人才,堅決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長遠承擔

今次財政預算案中,2023/24年度教育方面的政府開支預算為1147億元,佔總預算15.1%,僅次於社會福利及衞生開支。顯示政府對投資教育的長遠承擔,配合特區政府「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長遠發展需要。

在教育方面有幾點值得一提,一是政府向資優教育基金額外注資6億元,以加強支援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及相關校外教育服務,進一步推動中小學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STEAM)教育。二是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逐步增至2024/25學年的7200個,可見政府明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的發展大方向。此外更增撥3億元,在未來3個學年,繼續向每所公帑資助中學,提供最多100萬元的資助,以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增加學生學習STEAM的深度及闊度及對科研的興趣。

三是撥款約1億元,協助小學配合家長教育課程架構,啟動有系統的課程,以加強家長教育。在職專教育方面恒常推出應用教育文憑課程,以取代毅進文憑課程,預算投入1億元;更與職業訓練局(VTC)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令學生充足準備投身職場;並會繼續檢視「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強化職專教育的進階路徑。這些包括青年生涯規劃、完善升學階梯、培養有專業技能的社會人才。

在推動科研方面,政府將撥出60億元,就科研成果轉化和生命健康科技研發,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設立主題研究院,以及預留30億元推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這些措施,將能大大提升香港科研實力,讓香港具備足夠條件成為生物醫學及創新科技重要城市,實現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互補性強

香港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平台。大灣區人口8600萬,也是全國最富庶地區。區內經濟充滿創新活力,且兼備完整、高質的產業鏈,與香港經濟互補性強。通過與灣區內城市在多個重點產業聯手,香港一定能引領整個灣區實現高質量的共同發展。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將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就香港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制定策略方案,積極推進發展協作。「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8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八大中心」),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財政司在這次預算案中都能提供資源及政策以配合。

香港既然要創新驅動型經濟模式,吸引外地人才及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是關鍵;今學年中、小及幼學校教師流失分別是8.5%、9.8%及17.6%,教師流失率高企,穩定教師人手及吸引年青人入行至為重要。另一方面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利用香港多元化及國際化的優質教育設施,吸引更多海外及內地學生來港上學,這不單止高等教育課程,高中教育也可以吸引內地學生來港就讀,讓他們及早融入香港社會,解決香港年輕人口減少及人才荒的問題,這需要特區修改有關政策以配合。

作者為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榮譽顧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