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5日

張總 毋枉管

中國品格的歷史淵源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不久前的新年賀詞裏,有兩句是對青年的祈許:「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這兩句在內地是剛剛好,在香港和台灣則有些問題,「去殖民化」和「去中國化」這兩塊大石,是進步的障礙,要有志青年才能辦到。

雖遠必誅

賀詞中點出中華民族的品格,不單是儒家學說,而且是先秦諸子的精神,諸如《列子》裏愚公移山的志氣、《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的耐性、蘇東坡「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的奮鬥精神,再加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精神。

2023年,中央亦提出培養20萬有「工匠精神」的高質素人才,人才紅利將取代人口紅利,中國回歸漢唐時代的奮發開放,是毫無疑問的。

西漢武帝時期(統治期:公元前141–前87)以來最大外患是匈奴,他與匈奴鬥爭數十年,用了衞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其中的霍去病由17歲任驃姚校尉,至19歲封驃騎將軍,大破匈奴,李白《塞下曲》(六首)中有句「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引用的正是霍去病兄弟派傅介子刺殺樓蘭王的典故。漢代將軍悍勇果決,不破匈奴誓不還的精神,今日青年不能忘!

後來的漢元帝雖有昭君出塞的故事,那是和親南匈奴,但對付北匈奴仍有名將陳湯,他曾上書漢元帝「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西方人只看到清末百年期間,中國在清人統治下的積弱無能,不理解我國歷史,漢朝最後是將匈奴打到北遁,據說今天歐洲的匈牙利人祖先,有部分是匈奴人。至於餘下未走的匈奴和鮮卑人混合,雖然建立北魏王朝,但到最後亦全部漢化;而南匈奴甚至更早一步和漢人通婚漢化,可見漢人強大的同化力。

雖遠必救

還有另一個漢代故事,公元75年時,駐西域都護耿恭被北匈奴所困,陷入絕境,遇上漢明帝駕崩,無人派兵援救,漢軍彈盡糧絕,仍堅不投降,翌年漢章帝即位,朝臣認為時過太久,救也無用,但漢章帝說出豪言「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立即派兵支援,援軍到時全軍只餘26人,回到玉門關更只剩13人,乃有「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名句,今日中國人在外出事,中國必救,亦是歷史一脈相承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