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4日
《給十九歲的我》風波,引發自稱張婉婷前PA大爆黑歷史;在此之前,編劇任俠指摘公司拖欠劇本費,要求與古天樂對話。類似是非,未充分了解雙方證據,不宜亂評價,我不針對個別人和事,但影圈出名肥上瘦下、薪酬微薄、職場欺凌,種種怪狀,卻屬整體結構問題,值得一併討論。
首先不妨反省:憑什麼要支持香港電影工業呢?我這樣問絕無貶抑,就是字面意思,好睇就睇,何必誇張?為啥不見呼籲支持香港殯儀業、香港保險業?照計保險業更推動經濟,更實質幫到顧客喎。噢,因為電影業搶眼球佔據話語權,公眾人物一呼百應,習慣成自然。
過海神仙
我想講,自己不斷叫人讚自己,是幾厚臉皮的事,同行互相吹捧便算了(正如保險界登報紙廣告頒獎),但佔領大氣電波和公共喉舌,號召全港市民集體致敬,情何以堪?教師節有否如此規模?而當事人已當「老奉」,一個大明星、大導演即使私德有虧、私生活多不檢點,拍過戲即「偉大貢獻」,貢什麼獻呢?你讚不讚賞為一個保險經紀開過單等於偉大貢獻?
這扭曲的價值觀,影響深遠。含含糊糊中,大明星大導演會(也樂意)自居真很偉大,一切為了藝術,耍點小把戲小聰明是靈活變通,欺上瞞下,還沾沾自喜,引為趣談呢,一切為了你好。可憐熱血青年從幼睇盡大堆選秀、台慶、頒獎禮、致敬show、眼淚盈眶、感人肺腑……誤以為唯獨演藝稱得上志願,此外萬般皆下品,發明星夢者拚命躋進幕前,更熱血者甘願投身做一粒幕後小螺絲釘貢獻東方荷里活,明知起薪點微薄兼捱更抵夜,都沒所謂,銅臭呀!做人無理想同鹹魚無分別,何況寄望由低苦幹,某天名成利就,收益幾何級數非其他行業可比。種種念頭交集,遂構成問題癥結。
電影謂之夢工場,萬事借回來、短暫的。一台戲場景怎假怎甩漏,拍出來執出來靚就過骨,過了海就神仙,難道長住嗎?連帶人也只是工具,與電視台不同,影圈有工開才埋班,副導演往往形同判頭「吹雞」,所以儘管笑電視台月薪低,沒企業制度,影圈乾脆不時拖糧。大佬們呻開戲難搵食,若的確賺不到錢,蝕本生意無人做啦,總之營造刻苦氣氛,撳低基層工錢。為何常常發生職場欺凌?因為往昔缺乏專業培訓,邊做邊學,上層覺得「新丁畀番學費就差唔多」,一層壓一層,新丁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竟認命「帶錢返工」活該。其實哪有教程?見習PA負責買奶茶買消夜,墊支還遭走數,學個屁!你倒試試在其他行業(舉例社工)玩這套?不被投訴死才怪;影圈「偉大」光環掩蓋,像把垃圾掃入梳化底,偶爾難免露底。
情感勒索
近年教育普及,演藝學院及各間院校提供相關訓練,同學畢業入行毋須抱定學師仔做妹仔的心態,邊做邊學固然仍重要,但請也像其他行業吧,前輩指點是人情,不指點是道理,沒情感勒索,方回歸正軌。
那麼,老海鮮全盤錯嗎?又不盡然,下篇換角度,逆向思考。(待續)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不安全的人際關係(上) |
上一篇: | 熱戀半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