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轉眼間就到了2022年最後一天,回看這一年,可以說是大起大落的一個年頭,由年初Omicron觸發第五波疫情爆發,於農曆新年開始接近3個月的社會抗疫,令香港大部分正常活動幾近陷入半停擺狀態,直到4月中後才逐漸步出陰霾,年中以後隨着檢疫政策調節,與外部往來的條件亦逐步放寬,第四季開始實施的「0+3」,亦令不少港人重拾塵封數年的行囊,出發外遊去了。
內地的情況與香港截然不同,特別是在年底,近月來內地感染情況出現前幾年所未見的迅速升溫,但同時隨着專家認為重症率不高的研判下,都建議將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調整或者可以說是放寬,抗疫政策路線亦出現了方向性轉變,內地和本地通關條件愈見明朗,細節亦相信將於短時間內會逐步落實。旅遊業界過去3年坐困愁城的日子,在第四季開始逐步得以紓緩,並展望能在2023年進一步改善。
順逆牽扯心態
打從2020年初開始到2022年底,相比起2003年沙士,這幾年的的確確將我們的生活步伐及習慣改變了,這種生活上的改變在不同界別、崗位產生不同程度轉變。
求學中的人,對於穿梭於實體課或網課由不習慣、抗拒變成習以為常;工作中的我們,對於「留家工作、密切接觸、家居隔離、強制檢測」等字眼亦都變成了人事管理政策內一些基本章節。從個人成長方面去看,無論在學抑或在職,不少人會覺得過去幾年是被偷去了的人生,好像留白了一段,沒有任何明顯進度,因而覺得步伐停滯光陰白過。
有個別行業或崗位的朋友,卻在這3年間獲得了逆中轉勝的機會,獲得了從沒想過的躍進。究竟這幾年留給大家回憶最深刻的,會是哪段時間、哪個片段、哪個選擇呢?
回首一看,2019年我開始接手現時的管理工作,這些年頭所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新鮮多變、步步闖關,一路走來沒有太多可以借鑑、參考的經驗或軌跡,壓力下反而學會從容,沒有經驗的包袱反而愈覺掌握時機的重要。樂觀地看是一個對自己的歷練和考驗,是一個難得的實戰場;但另一角度看,卻是一個無力扭轉見紅業績的失運生意人。所以人生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天賦高低、努力多少對結果的影響,不是簡單的一加一方程式,年復年日復日面對的都是環境順與逆,每次要應付的是因為環境而被牽扯的心態。
明天仍要繼續
最近有機會欣賞電影《給十九歲的我》,有人或會將它當作英華女校紀錄片去觀看。根據網上資料,拍攝這套電影的初心是記錄數名千禧年出生的學生,因為校舍重建,她們將會是唯一一屆能同時於舊校舍、過渡校舍及新校舍上課的學生,她們的成長與學校相連。可是由於超支等待撥款審批,令當初拍攝計劃趕不上預期,但在導演堅持下反而成為了她們由2011至2021年間的人事誌,一班中學生過去10年與香港一起的成長故事,有喜樂、淚水、反叛及抉擇。
作品中有一句說話頗值得細味和分享:「過去10年可能發生了很多對我們來說是大事,但回頭再看其實亦只是永恒的一個時刻……」當我回看過去幾年疫情,已記不清楚哪段時間作了哪個印象最深刻、最揪心的選擇或決定,因為不同時間作不同決定是因時制宜,當下的判斷,對明天還是會繼續的生命來說,其實只是一個小片段。
大家都或許已經記不起晚上10時後還是有很多可以相約朋友外出的選項,只是我們都習慣了以10點為關燈的分水嶺,人在變心態也在變,不要想過去是浪費了還是壯志未酬,繼續保持年輕火熱心態,處變不驚,迎接一個個看來可能是好轉的機遇,但卻仍是未能預知的新一年,祝願大家新年進步,旅遊業再次騰飛。
撰文 : 劉偉明_昂坪360董事總經理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