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9日

張綺霞 訪談錄

新加坡導演陳哲藝 艱苦地說國家故事

新加坡和香港的社會文化接近,都是以效率和務實見稱,從事電影往往被看成異類。陳哲藝(Anthony)早在2013年就憑第一套長片《爸媽不在家》接連在康城影展和金馬獎獲得肯定,成為少有得到國際認同的新加坡導演,先聲奪人,但他卻一直處於身份認同的危機中。

他是一個要求很高的人,因此花長時間才磨練出作品,加上文藝片預算不高,收入不穩定,常要靠太太支持,很長時間他都覺得自己不務正業。創作環境艱苦,他不但沒有被嚇退,更兼任製片,花不少精力扶助新導演,只因為擔心自己國家的故事沒人說。「如果我們不拍新加坡的故事,沒有人會幫我們拍。」

 

Anthony因為妻子工作調動的關係,在今年夏天整家搬到香港,隨後因為忙碌的工作到處跑,至最近香港亞洲電影節才回港為自己監製的《花路阿朱媽》宣傳。執導此片的何書銘是Anthony扶助的其中一個新導演,兩人認識多年,Anthony早知道何書銘想拍自己母親的故事,一起度劇本、找資金和演員,花了7年才籌備好一切開拍。

Anthony解釋何書銘的創作意念:「他在美國進修時留下媽媽一個人在新加坡,她每天獨自在家,迷上韓劇。」看到媽媽日漸衰老,心態卻愈來愈像少女,何書銘構想,如果媽媽獨自去韓國追星,會遭遇怎樣的困難?Anthony亦覺得故事很動人。「這個故事說的不只是導演的母親,還有千千萬萬個新加坡甚至是全亞洲的母親,花了一輩子照顧家人,小孩長大後,自己年紀漸長,有些人會疑惑,繼續生活的意義和動力是什麼?」

疫情衝擊下,新加坡本土出產的電影一年只有5至8齣,處境艱難。Anthony感嘆找資金難度更高,曾有投資者提出把故事背景從新加坡改成其他亞洲地區、不用新加坡演員才願意出資,他一口拒絕。「的確可能電影會更好賣,但這不是導演原本想說的故事。」每次千辛萬苦幫新導演拍完作品後,Anthony都跟自己說這是最後一部,以後要專心自己創作,可是每次看到一些年輕導演,又覺得需要拉他們一把。「因為我有的運氣,他們沒有。」

Anthony的確是幸運的人,在拍第一部長片前,就憑《阿嬤》在康城影展電影基石單元獲最佳短片特別提及獎,《爸媽不在家》得到多個國際獎項肯定後,在世界各地票房不錯,得以繼續創作。旁人覺得他的工作開心又幸福,他卻只覺煎熬。「我每天都在焦慮中,永遠要提醒自己別把作品拍壞。」

執着隨經驗增加

他10歲開始演舞台劇,一直很想成為劇場導演,但中學的英國文學課嚇怕了他,「那時我15歲,看不懂莎士比亞的作品,就想:世界上最偉大的劇作家都不懂,還說什麼做劇場?」如今回看,他笑言劇場可能比電影更好,因為後者的一切優缺點都被完整記錄,而且無論相隔多久都不會消失,因此他對自己要求很高。「每次在飛機或串流平台刷到我的電影,我都想:shit,可能未來30年50年,都要面對這些作品的存在。」

無論旁人如何讚賞,他都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有些人看事情擅長宏觀,我看東西都是看細節,連女同事今天有什麼不一樣都馬上看出來,這是一般男生很少會留意到(笑),但拍戲時就變成挺完美主義,不只折磨自己,還折磨周圍的人。」

開拍前,他連人物的衣着外貌口音都設計好,但電影畢竟講求團隊合作,不是每次都盡如人意。他感嘆,隨着經驗愈來愈多,自己對電影的執着有增無減。初拍電影時他靠直覺完成,隨後了解這個世界更深,更體會作品和理想間的落差,「你看得到而沒有達到,就覺得很辛苦很挫敗。」他直言,有些人選擇蒙混過關,得過且過,反而常拍常有,他則希望用心將所有事做好,「要真正做好電影是很殘忍和殘酷的,定必鞠躬盡瘁。」

他的創作多是跟家庭和自身經歷有關,《熱帶雨》來自妻子背負家庭生育壓力的徬徨,《爸媽不在家》則是自己被工人帶大的成長經驗。「我覺得在亞洲和華人社會,家對我們還是很重要的,就算搬出去、移民外國,最後還是有牽掛,不能完全將我跟家庭切割。」

他的作品常以女性為中心,突出家庭對她們的壓抑,刻畫細膩,但祖籍福建的他,自言是個傳統男人,卻愛煮飯和跟孩子相處,每次離家拍電影都牽掛,「擔心太太和小孩沒有吃飽和吃好」。他對做飯跟拍電影同樣要求嚴格,執着甚至超越來自廣東的母親,「簡單的炆冬菇,她會直接放清水,而我則堅持要先拿雞骨來熬湯,用雞湯炆。」

傳統男性通常專注個人發展多於關注其他人感受,他感嘆自己也如此,並自嘲:「太太應該覺得我是挺自私的人,說要拍電影就離開,說要回家就回來。」搬到香港後,Anthony家中一直只有簡陋家具,因為他工作忙碌無法張羅,而太太知道如果買了他不喜歡的傢俬,他一定會生氣。「太太常說,你那麼懂女人,那麼會寫女人,為何不懂我?」

他25歲就結婚,至今已13年,問到如何經營關係,他笑言找到適合的對象很重要。「相處的和諧不能刻意而為,當你碰到對的人,對方就能接受你最好跟不好的一面。我看過很多人性格本來不是這樣,為了家中和諧刻意妥協,假裝成另一個人,努力維持完美家庭的表象,暗地裏卻做對方無法容忍的事,我覺得太惡心。」

他的作品常講家庭矛盾和衝突,是否想每個人更以誠相待?他解釋:「也沒有這麼偉大,只是我想以最誠懇的方式去看一個社會、一個家庭、一個人。」他自言不是一個懷疑家庭的人。「我只是不相信人是完美,所有關係、所有群體都是有缺陷的。這都成為我的創作題材或靈感,講述我對這些人的觀察。」無論是拍電影還是相處,他都堅信真誠是最重要的。「我永遠想把最真實的一面展露。」

不再為回報糾結

有國際獎項加持,加上文藝片成本不高,Anthony為自己找資金並不困難,為新導演籌集資金則是另一回事,往往到處奔波亦未必有成果。「曾有投資者跟我說,你來導,我給你3倍的預算,還可以找更有名的演員,但這並非我做這個項目的本意。」

為何要自討苦吃?他簡單總結:「因為我來自一個很小的國家,如果我不做這樣的事情就沒人去做。」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文,大部分觀眾只看荷里活片,他感嘆:「如果有天新加坡電影消失了,觀眾應該不會在乎。」正如他決定讀電影時,有人跟他母親說:「你兒子瘋了!」當年新加坡未重視文創產業,「大家都覺得我不務正業,會貧窮一輩子,掙不了錢,新加坡跟香港都是很實際、很市儈的社會。」

即使成績受各方肯定,他每次入境填寫職業為導演時都有點心虛,尤其收入不穩定,房租也由太太繳付,好像不是一份正職。「外人看你很棒,自己卻很難面對。」疫情衝擊下,百廢待興,他突然想開了,能做熱愛的工作很難得,就不再為回報問題糾結。多年來,他感激太太支撐家中經濟,坦言不希望兒子從事電影。「我一個人痛苦就好了,不要家裏兩個人一起痛。」

 

 

陳哲藝(Anthony)小檔案

出生地點:新加坡

學歷:英國國家電影電視學院碩士

曾獲獎項:2013年憑《爸媽不在家》獲康城影展金攝影機獎、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劇情片獎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