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19日

伍懷璞 國學與生活

太極養生(一)

太極,是含有深邃哲理的古代哲學用語,對傳統文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反映出的「陰陽平衡」、「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等哲理,對中醫學和養生學,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太極拳是基於太極的「陰陽學說」,平衡人體陰陽,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關鍵所在。

「太極」一詞,首見於《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標誌性符號為太極圖。

太極圖又稱「陰陽魚」,呈圓形,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側為白魚,魚頭向上代表「陽」;右側為黑魚,頭向下代表「陰」。

陰陽魚的兩個魚眼則為左陰右陽,這代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左上右下,表示陽升陰降,由尾及頭,由小到大,則表示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當陰陽生長到極致,則由頭轉尾,代表陰陽互生互補。

調和陰陽

其對中醫學的影響顯而易見,如在中國古代,藥店門口常掛陰陽魚作為標誌。

中醫認為在人體健康情況下,陰陽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若陰陽失調,則人體處於患病狀態;若陰陽離決,則人體已是死亡狀態。

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因此,養生的關鍵在於「平衡陰陽」。

《易經》載:「一陰一陽之謂道」,即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秉天地陰陽二氣之所生,萬物都具有陰陽對立統一,以及陰陽辯證法的共同規律。而「陰陽學說」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貫穿於中醫學理論的方方面面。

《黃帝內經》載:「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陰陽)不相得則病」,即認為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有賴於陰陽的相互協調,陰陽平衡則人體健康,陰陽失衡人體就會生病。

《國醫指南》更為明確的指出:「凡人乃陰精陽氣合而成之者也。病之起也,亦不外乎陰陽二字,和則生,不和則病。」

故而,中醫認為養生首要便是要調和陰陽,如《黃帝內經》關於養生的論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即將「法於陰陽」放在首位。又:「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由此可見,陰陽平衡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

陰陽失衡則是現代人最大的健康隱患之一。這種失衡,大多是由工作生活壓力、飲食和作息不規律等所致,輕則使人全身乏力、精力不濟、心煩意亂、頭暈、耳鳴、情緒不穩、腰酸背痛、手足麻木、便秘等亞健康症狀,重則誘發各種奇難雜症。因此,中醫主張「未病先防」,使人體恢復健康。依據太極「陰陽學說」創立的太極拳,即是平衡陰陽的養生運動。

太極拳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統計,目前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至少有1億人在耍太極拳,是參與人數最多、最受人們喜愛的體育運動。

創始兩說

太極拳傳播如此廣泛,除了名人的大力推廣,還因它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武術的嚮往,也對人體養生有奇妙的作用。

關於太極拳的創始人,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張三丰;由於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廣泛影響,道教的代表人物張三丰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作為武當派的創派始祖和太極拳創始人,已深入人心。

歷史上的張三丰和呂洞賓一樣,是神仙人物。據載,張三丰為元末明初人,是道教全真武當派、三丰派的開山祖師。元明兩代的皇帝,都對張三丰尊崇有加,明成祖亦敕封其為「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

張三丰在機緣巧合之下,參透太極圖的奧秘,開創太極拳。

據載,張三丰在武當山上參悟太極圖,當他在山洞中打坐時,突然聽到山洞外傳來喜鵲的叫聲,他走出洞,看到喜鵲與蛇在廝鬥。他發現,當喜鵲攻擊蛇頭時,蛇以尾部還擊;喜鵲攻擊蛇尾時,蛇以頭部還擊;喜鵲攻擊蛇中部時,蛇以首尾夾攻喜鵲,終使喜鵲落荒而逃。

張三丰藉這場鵲蛇爭鬥,領悟到太極圖中「自然、和諧、陰陽互變」的奧妙,並由此自創太極拳。

另一說法是明末清初的陳王廷。目前,流傳範圍最廣,影響較大的是「陳氏太極拳」,即由其所創。

陳王廷是陳家溝陳氏第九代傳人,他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取眾家之長,融合易經、中醫等傳統理論,創編出一套「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拳法,按陰陽轉換之意命名為「太極拳」。後經多年傳播,陳氏太極拳又衍變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眾多流派。

老幼咸宜

總而言之,太極拳是以「太極」為依據,以「陰陽學說」為指導,結合吐納、導引、丹道修煉術,具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律的拳術。

其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太極的「陰與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理論,對太極拳的動作和動作的運動過程均有指導作用。

太極拳基本內容包括太極陰陽養生理論、太極拳拳術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及太極拳輔助訓練法。

由於太極拳是集強身健體、修身養性、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自創立之後,便廣受歡迎。陳家溝流傳着「喝了陳溝水,都會蹺蹺腿」的諺語,在當地,婦孺老幼皆會太極拳。這種風氣世代沿襲,經久不衰,並在諸多太極拳大師們的努力之下,太極拳已走出國門。

撰文 : 伍懷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