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7日

陳頌紅 麗都美識

有件事,只能在家裏做

有件事,只能在家裏做——大便。

不是我。以前聽過朋友說在外面上廁所是折磨,怕髒。只要一離開家門,便少喝水少吃東西,把上廁所次數減至最低,可以忍便忍。到了十萬火急時,從包包拿出一堆清潔用品,把廁格消毒乾淨,變成無菌空間,才敢坐下來。

不曾想像過,有些人是絕對絕對絕對不肯在外面的廁所上大號。

第一時間彈出一個疑問,咦,他們都不去旅遊的嗎?

對,這些人都不去長途旅遊,兩三天勉強可以,但已經是他們身體可以承受的極限。

台灣一個電視節目的嘉賓,也提及友人這種怪癖。她們去四日三夜旅遊,期間友人不斷說肚子痛,偏偏不肯上廁所大解,連酒店房的廁所都嫌棄。到了最後一天,那位友人忍無可忍,懇求她們提早結束行程,好讓她乘車回家,結果大家都敗興而歸。

網上一個討論區也有可憐男友申訴,他駕了兩個多小時車,一心帶女友去高雄慶祝跨年,到了目的地不久,女友突然有便意,卻不肯在附近找地方解決,一定要他駕車送她回家。但開得更快都要兩小時車程,中途他不斷想為女友找乾淨廁所,女友都不領情。最後,她在他車上失禁,還認為男友不體諒,提出分手。可憐男友說,在新一年,只要大便就想到她了。

雖然我和媽媽、妹妹都有潔癖,但不至於一定要回家才能大解。以前媽媽經常回故鄉桂林,一半時間住酒店,一半時間住舅公家裏,也不曾聽過她埋怨無法上廁所。若以這個作標準,媽媽的潔癖原來未到極端,仍有不少人在前方遠遠拋離她。

為什麼一定要回家才能解決?「回家派」有各種解釋:公廁廁板有太多細菌,不敢坐下去;大解時習慣要脫光光,在外面很不安全;廁格不多,若知道有人排隊,會影響順暢度;擔心在外面等候的人覺得臭等等。

另外,曾有報告指,八成幼稚園學生都不肯在學校大便,也許總有些人對兒時習慣從一而終。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