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
不是很矛盾嗎?昨日在專欄提到,若非用了十年的礦物粉底停產,我猜我到八十歲仍會繼續用它。若非無可奈何要找替代品,也不會遇上比它更好的粉底。
話雖如此,在尋找過程中一直擔心,萬一找不到合適的,最終要退而求其次,然後每天看自己不順眼,又如何?所以,生活裏能少一點這類變數,不會辰時卯時令腎上腺素激增,還是比較好。
誰都喜歡hea在舒適圈內,不用承受任何改變和衝擊。
不必搬離的居所,永恒不變的關係,可以依賴的好友,守望相助的鄰居和街坊,了解自己口味的餐廳,不會結業的老商店,永不退休的家庭醫生。去同一家餐廳吃飯不會出錯,買同一樣的產品不會失望,以往累積的經驗都讓我們安心。只要在熟悉圈子中走,所有風險都降至最低,難以處理的突發問題相對少。
一切照舊的魔力,就是不必擔心,不需動腦筋,懶得就懶。今日與無數個昨日一樣,明天也依着同一條路重複,直至天荒地老。
於是就恍然大悟,為什麼京都那間常住的酒店,長年累月不改早餐款式,可能它都是很多人的舒適圈。廚師不會因為嘗試煮新菜式而被埋怨,常客不會因為看不到喜歡吃的早餐種類而感失望。
但若一直呆在舒適圈中,便不可能有新刺激新發現。沒有無數次的鼓起勇氣,咬緊牙關,就沒有豁出去之後的豐盛人生。
德克薩斯大學研究都告訴我們,踏出舒適圈容易引發焦慮,但這小量焦慮,可以令上了年紀的人提升認知能力,保持腦袋靈活。
想一成不變,也不容易。日常生活中,總是有接踵而來強迫我們重新適應的例子,銀行網站就是其一。不時改版面、改登入方法,忽然又要加個人編碼、生物認證,每次都心驚膽跳,擔心弄錯。有一次轉賬就因為不熟悉而多次按錯鍵,二十四小時後才能繼續。
我們一早失去舒適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快樂,物質的,也好。 |
上一篇: | 逆神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