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7日

占飛 忽然文化

葬文化

俄烏戰爭導至歐美地區能源價格飛漲,歐盟大哥德國已有火葬場以5人為一組集體火化,估計可節省約兩成經費。有關當局預期若戰事持續,明年初開始能源價格將會倍升,到時集體火化的人數可能更多。

不同的地域、宗教會孕育出不一樣的喪葬文化,從喪葬文化,可以看到各個地方的人對生命的看法及對死亡的態度。

目前,最常見的喪葬方法是土葬及火葬,表現的是在生者對先人的懷念,雖然人已經不在,但他們仍然「居住」在某處(墳場或骨灰龕),讓後人可以經常「探望」。只是,這兩種喪葬方法都不環保。大多數的土葬及火葬者都有棺木,耗用木材的同時,前者需要土地空間,後者在焚燒時需要大量能源。

其實,環保議題提出至今數十年了,上世紀選擇土葬者較火葬者多,近年這個情況逆轉,釋放了不少空間,已經是一個大進步,但火葬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碳化合物,進入大氣層後會加劇溫室效應。

宗教意義

相對土葬及火葬,冰葬和水葬較為環保及省錢。傳統冰葬來自北美愛斯基摩人,冰天雪地的環境下,人死後放入密封的冰屋裏最為方便。至於水葬,由來已久,在歐亞地區曾經十分流行,古人相信水是人類生命之源,所以人死後亦應回到這個源頭去。

目前仍流行水葬的國家是印度,印度人會在他們的母親河恒河裏,為親友進行水葬(屍體放在河中)或水火葬(把屍體放在木頭上燃燒再沉入河中),印度水葬還有一個重大宗教意義,就是死者將會轉世回來再當親人。

只是,傳統水葬容易污染水源,特別在旱季,屍體一旦在河岸擱淺,容易造成瘟疫。其實,印度是禁止水葬的,只是世俗的法律怎敵得過人民對宗教的堅持?所以,當地官員會不時觀察恒河上的「漂浮物」,太多的話,就會派人打撈,然後安排集體火化。

近年科學家開始研究科學喪葬,希望可以做到節能、環保、省時,在千禧年前後,推出了科學冰葬(又稱冷凍葬)與科學水葬(又稱水葬法)。

科學冰葬以冷凍方式,把遺體在數分鐘內分解成碎片,再震動碎片變成骨灰。科學水葬是將遺體浸泡在鹼性化學液體裏,經加溫後即可溶解屍體的蛋白質、血液和脂肪,最後留下液體和骸骨,液體可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骸骨則磨成粉末後交給家屬。

這兩種科學方法都比土葬或火葬更加環保和省時間,但各有缺點,科學冰葬的處理費用十分高昂,早已經引入冰葬法的韓國,年前在中國武漢推廣冰葬法的時候,因為有關費用高達約30萬元人民幣,一度成為網民「要努力活着」的理由之一。

科學水葬的價格相對合理,美國某殯儀公司的價目是1795美元。但先人遺體化成的液體被排走,隱含了「把親人沖走」的道德冷感。

儘管有爭議,接受科學水葬的人愈來愈多,曾在198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南非大主教圖圖(Desmond Tutu),於2021年去世時便是使用科學水葬法,依照他生前遺願,以環保、節儉的方法回歸大自然。

尊貴布施

說到最環保、最節儉、零污染甚至對地球有重大貢獻的傳統喪葬方法,相信非天葬莫屬。

所謂天葬,就是把死者的屍體餵禿鷲,人在死後,身體會腐化敗壞,何不把身體布施眾生?讓禿鷲吃掉屍體,既不污染環境,還可以養活禿鷲,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中國西藏一直有天葬習俗,親人與死者告別之後,天葬師先在天葬台點燃煙火吸引附近的禿鷲,在分解好屍體後便示意禿鷲進食,期間天葬師會拿着錘子把死者的骨頭打碎,為了吸引禿鷲,有時甚至會在骨頭上灑一些味粉,好讓禿鷲「一件不留」。

過去,不少人專程到西藏「參觀」天葬,以獵奇的心態觀看這一種最尊貴的身體布施。因為陌生人太多,變得喧嘩吵鬧,導至禿鷲不願久留,遺下大部分的屍體。為此中國政府多次立法規管,終於在2015年明令,禁止任何團體或個人以天葬作為旅遊宣傳,任何媒體均不可報道相關活動,嚴禁在現場圍觀,更不准拍照錄影等。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