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5日

陳嘉賢醫生、趙允恒醫生 醫道講健康

醫管局逾50億條大數據 推科研回饋公營醫療

公立醫院除了為病人提供治療,其實也是一個醫療數據寶庫!對於本地醫療科技發展而言,醫管局每年服務人次數以百萬計,本地病人數據多如繁星,是一個無人能及的獨家大數據庫。

醫管局的數據實驗室亦不吝嗇,與多間本地學術機構合作,提供數據協助他們完成研究計劃。我們喜見一些團隊不僅研發成功,他們發明的人工智能系統,更能真實地應用於公立醫院,令本港病人得以受惠。

其中一個由研究走向真實應用的系統,是醫管局聯同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相關學系合作發明自動分析X光片、識別髖關節骨折的人工智能系統。研究團隊獲數據實驗室協助,使用了來自18萬名醫管局病人的100萬張X光片,訓練人工智能系統逐步識別骨盆、股骨頸、外科植入物等,最終系統能識別出X光片中的股骨頸是否有骨折。

人工智能系統識別骨折

過去即使世界各地有同類的人工智能系統,數據樣本會因為人口特徵差異,未必適用於本港。此系統利用華人數據訓練而來,成了本地獨有的人工智能系統。再者,此系統的準確度高達96%,是非常亮眼的成績!

研究團隊以前做有關病人數據的研究,要逐間醫院拜訪、提取數據。回到自己的實驗室,又要人手將敏感資料除去,亦試過因為公立醫院部分較舊的病人資料仍沿用人手記錄,團隊有可能要逐項數據輸入電腦,減慢研究進度。

在今次研究,團隊有醫管局數據實驗室的一站式服務,令他們免卻很多處理數據的時間。

相比以往研究項目花上幾年才能完成,這個識別髖關節骨折的人工智能系統僅用了一年研發及訓練,就可以運作。

錦上添花的是,此系統能夠回饋公營醫療。有見於團隊研究具成果,醫管局便提出,將系統分階段用於公立醫院。經過進一步驗證其準確性,系統將會在新界西及港島西醫院聯網率先試用。人工智能絕不能取代前線醫生,但在醫生忙於問診的時候,系統成為了不用休息的好幫手,全天候運作,協助醫生作出診斷。

期待應用更多研究成果

冬季一向是長者跌倒的高危時期,醫管局希望系統能「幫幫眼」,即使有些患者的骨折非常微細,系統都能協助醫生診斷,從而作出適當治療。

醫管局數據實驗室自2018年籌備,2019年底正式啟用,至今存有超過50億條橫跨逾25年的數據,包括人口特徵、放射報告、化驗結果等,實驗室每年增加約3億條數據。

「數據協作項目」開放予本地學術機構申請,容許研究團隊在一年內使用數據實驗室的設施,包括軟件、硬件,利用數據庫進行研究。為了保障病人,數據經過處理,除去病患的個人私隱,而實驗室的電腦亦有防抄寫的功能,加強保障。

數據實驗室正式啟用至今,已開展了42個協作項目,當中,包括人工智能系統識別髖關節骨折的研究在內,共有16個項目已經完成,在不同的學術刊物及國際會議中發表成果。

數據協作項目每年開放接受申請,沒有名額上限,只要是教資會資助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可以遞交申請,按項目能否為公眾帶來裨益、醫管局能否提供所需的數據及工具為審批標準。醫管局期待與不同的研究團隊一起推動更多科研發展,惠及本地醫療系統和病人。

作者分別為醫院管理局高級醫療信息經理、伊利沙伯醫院顧問醫生(放射診斷部)

撰文 : 陳嘉賢醫生、趙允恒醫生

 

[信健康] 病人受惠人工智能系統,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