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4日

顧小培 康和健

廢物的下場

小時候住的是多層大廈,每層有十多個單位,一條長長走廊分隔成為東西兩邊。後樓梯的牆壁上開了一個方洞,洞前有一扇活動掩門,那是用來收集垃圾的。住戶積存的廢物都往這個洞中倒,洞外置有一條管槽直通地面的臨時儲藏箱,每天有垃圾車過來運走。

我家住在走廊另一端,倒垃圾時須通過整條走廊。廊中只有起碼的公共照明設施,不免有點兒陰暗。家中每天負責倒垃圾的人,是不到10歲的哥哥,這差使並不繁重,但他對過程中要走的路,視之為畏途,原因是「怕鬼」。

曾經有一次,哥哥抵不住驚嚇,未去到後樓梯前就把一袋垃圾丟棄在走廊中,那無可避免地貼近一個單位的門前。之後發生的事在我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仍歷歷在目。那個單位戶主可能從袋中物件找到線索,知道是源自我家,於是敲門大興問罪之師。媽媽只能賠不是,之後好好的訓斥了哥哥一頓。

現在住的大廈改用一個大垃圾桶,也是處於每層的後樓梯。內中放置一個大膠袋,每天早上有清潔工人將所有樓層的膠袋取走,相信是由垃圾車收集後送往堆填區。我每次把家中垃圾倒進這個大桶時都有強烈的犯罪感。這些不單單是廢物,更是破壞環境之物,每人每天都只是丟棄:眼不見為淨,事情就算完了。試想想,累積下來,可以給我們人類後代帶來多少難題?

根據香港政府發表的數據,2020年以堆填區都市固體廢物數量推算,人均棄置量達每日1.44公斤。原來這個數目,比較世界其他大城市都更高。為堆填區帶來沉重負擔,更嚴重的顧慮是,長此以往,堆填區總有用完的一天。到時該怎麼辦?政府網頁上的說話只偏重「成本」問題。說的是,「按『污染者自付』原則,對產生的廢物按量徵費,改變大家以為丟棄垃圾不用成本的觀念。」再說下去:做法是令「廢物按量收費」可以帶來誘因,「推動各界改變產生廢物的行為,從而減少整體廢物棄置量。」

按政府自己的用詞,那屬「推動減廢」之舉,也就是,令「變壞」的速度慢下來。不要說「治本」,連「治標」也談不上。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