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6日

顧小培 康和健

群策集思

楚漢相爭天下,項羽戰敗。去到窮途末路,他與部下將領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他把失敗的原因,推在「天」的身上。

揚雄在《法言.重黎》中引述此事:「楚敗垓下,方死,曰:『天也。』諒乎?」楚霸王在垓下打輸後,臨死前說「天亡我」。這說話有沒有道理?

揚雄接着提供他的看法:「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在漢的一方而言,劉邦服膺於「群策」,也就是願意收納眾人的意見從事,倚仗的,乃是大家出力之功。另一方的楚,則「憞」群策。《字彙》解釋:「憞,怨也、恨也、惡也。」於是削弱了自己的能力。原則上,若能得勢超越敵方,自可以將其攻克;否則,若委曲(屈)本能,不盡力施展自身的優點,也就會失敗。何必口口聲聲天意之故呢?

從而走出來的是成語「群策群力」,須注意的是一個「策」字。「策」本來解釋「馬鞭」,所謂「策馬揚鞭」。也有用之形容「拐杖」。中國古神話有一個角色,名叫夸父。《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追着太陽奔跑,在路上因口渴而死。他手持的木棍棄置在地上,化為一片桃林。《淮南子.墬形》敍述同一事,說:「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後者用「策」字代替「杖」。

古人取「蓍」(鋸齒草)的莖,作為占卜之用。蓍草也稱為「策」。《史記.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

如上所述,「策」字隱隱然有「驅動」、「倚仗」、「揭示」之意。引伸下來,也就用以代表「謀劃」、「施計」;例如「獻策」、「束手無策」。而謀劃和施計都是動腦筋(思)的行為。因此,「群策群力」可以有另一個說法,是為「集思廣益」。所謂「群策」,正正是「集思」。

黃霑從事職業的專長在於廣告設計及推廣:他說:「集體創作,是最省時省力的創作方法。」指的是「腦激盪」(Brainstorming)手法,並稱之為「腦海大風暴」。又說:「把幾個大臭皮匠的創作人才聚於一室,一起思考,不出一小時,就起碼有幾個好的創意生出來。」「腦激盪」,乃是「群策」和「集思」的具體施行方法之一。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