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日
宋朝重文輕武,不是說沒有軍隊,只是武將都要受命於文官而已。
宋太祖趙匡胤開國時(960年)軍隊約有二三十萬,當時北方有遼、北漢;南方有南唐、南漢、吳越,其後西夏崛起,成為大患,怎能不增兵?到宋真宗景德後期(1007年)軍隊已增至數十萬,聲稱為「養軍百萬」,50年不到便增加了四五倍,十分驚人;到了宋仁宗康定年間(1041年),軍隊有125萬,當中禁軍佔80萬,小說《水滸傳》裏的林沖就是80萬禁軍教頭。
宋朝的軍隊是招募的,但應募者「非游手無籍,即負罪亡命」,質素欠佳。而且軍人20歲入伍,60歲退休,而實際可用的不過20年;餘下的20年,這批軍隊不做事(不能上前線殺敵),但又一直由國家贍養。
如此龐大的軍隊,軍費當然不會少,宋仁宗時,國家財政已出現赤字,想轉虧為盈,怎能不改革?所以才有范仲淹變法,不成功;30年後,又有王安石建議變法。
變法會動誰的蛋糕呢?當然是讀書人!宋真宗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勸人讀書,但這只是一種比喻而已,若人真的只為金錢和美色而讀書,國家就糟糕了。
國家重文,自然要讓讀書人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社會地位要高,還可以當官。宋真宗時官員約有一萬多名;到宋仁宗時,官員已達兩萬多,還有種種優待,改革的話,這些讀書只為發達的官員,怎能不反對?
范仲淹時代,反對改革的都是飽讀詩書的小人,而王安石時代,就連「君子」們都反對了,反而要用小人對抗君子,真是不幸,俗語云:「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說得也不錯。
百萬「弱」兵
宋朝重進士,狀元及第更是無上光榮。當時的說法是,這些讀書人「使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燕雲十六州),逐出彊寇(強寇,指遼夏),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無以加焉。」宋仁宗一朝的進士,大部分都當上公卿,可見其對讀書人的極度優待褒獎,為的就是移風易俗,將驕兵悍將的世界改革為文治局面,因此,開國數十年後,宋朝已全面重文。
為了輕武,宋朝拚命抑制武官,卻又減不了軍,反而增加數倍。提高了文治,想以文治武,但沒有教育和培養文官如何用兵,最後成為不堪一擊的百萬「弱」兵。文臣氣勢日高,變得和之前的驕兵悍將一樣,控制不了。
宋朝軍力不強、吏治欠佳。到北宋末,靖康之難,京師衞隊勤王軍加起來不足5萬,文官就更無力救駕了!養兵百多年,卻未得一兵之用,變文治之禍也!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