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
種種防疫措施限制的影響之下,經濟衰頹,百業蕭條,尤其是首當其衝的食肆執了一間又一間,理論上應該很多人飯碗打砸了才對,偏偏香港的失業率卻只是4.3%,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失業率低本來是羨煞旁人的好事,但稍稍分析一下馬上意會到大事不妙,原因是失業率低純屬錯覺,實情是香港的勞動人口劇減;找工作的人少了,找不到工作的人自然也不多。
香港的勞動人口在2018年約莫是400萬,幾年下來不斷流失,2022年的最近數字是376萬人,按年下跌3.2%,與2018年相比則是下跌6%。勞動人口萎縮包括多項因素,有人退休了,有人移民了,外資人員和外籍傭工返鄉下了。短短4年蒸發掉24萬勞動人口,於是乎你就會察覺,失業率4.3%並非值得高興的一回事。
特首李家超屢次聲稱要搶人才,特別是創新和科技事業的頂尖精英。香港目前的情況不單止缺乏上層人才,而是連基本的下層人手亦不足。萬一勞動人口進一步萎縮,整體經濟恐怕難以谷底反彈。
李家超早前接受《信報》訪問,被問到是否理解大批港人移居海外的原因時,他說未必會用「移民潮」字眼,各人的背景不同,有些人或出於學業、個人發展,或家庭等理由而離開香港。
是否用「移民潮」字眼不重要,核心問題是離開香港的人數確是很多,後果是缺乏勞動力支撐各行各業,使得人口老化的香港捉襟見肘。
離港者眾,也反映外國搶人才和搶人手的招數更高明,起碼外國沒有3+4之類的入境限制。在勞動人口不斷減少的背景之下,失業率低反而不是吉兆。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4──伴疫歲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