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
今年英國似乎只有壞消息,天旱制水、國際燃油價格上漲、烏克蘭戰爭、脫歐後遺症,在在影響物價飆升。最慘就是政府有等於無,約翰遜在任最後時期,有時連廢話也懶得說。現任財政大臣Nadhim Zahawi同樣有等於無,7月初被「拉伕上任」之前,他做過短暫的教育部長和工業部長,對金融經濟全無認識,又何來控制通脹的策略呢。他於2010年開始當國會議員,一直沒有任何政績可言,反而時有傳聞關於他的財富未必循正業途徑得來,包括在倫敦一帶炒樓。除了崇拜金錢,他亦愛慕虛榮,當約翰遜宣布下台,Zahawi第一時間表態,是當日多個希望繼承做保守黨黨魁的候選人之一,幸好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早就看透他欠缺任何條件或經驗,所以第一輪就把他否決出局。
惡性循環
生活指數高昂,特別是電費、煤氣費,低收入家庭最深受其害,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階級,甚至專業人士,群起抗議薪水加幅太少,追不上通脹率,同時管理階層及股東則荷包腫脹。航空旅遊業、火車、地鐵、電車和巴士的服務和工程人員,以及貨櫃碼頭工人、司法部的大律師,先後因為調整薪酬與僱主談判失敗,相繼罷工抗議。所有罷工行動,特別是交通運輸和物流業員工,對市民大眾造成不便之外,對整體社會經濟,造成惡性循環。
最新加入罷工行列的是郵政工人,皇家郵政局2013年變作私營企業後,管理高層與擁有115000員工的通訊勞工工會(CWU)一直關係緊張,非執行董事局主席Keith Williams以前在英航(BA)任職時,負責與工會斡旋,別號「打擊工會敢死隊」(Union-buster),可想而知他與工會談判態度強硬。郵政局管理高層提出加薪幅度2%,追溯到4月開始,另外相等於3%的福利則有附帶條件,需要工會同意郵政局改變經營模式,變相成為另一間速遞、處理包裹而非信件的機構,要與Amazon和其他速遞公司爭一日長短。工會的立場是過去3年郵政員工與醫療、交通服務人員一樣,屬於必須性行業從業員(Essential Worker),在國家封鎖期間一直不離不棄,今日必須得到應有報酬。
目前通脹率大概由9.4%至10.1%下,英國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管制局(Office of Gas and Electricity Markets, Ofgem)預期會調整電煤價格上限,英國銀行界估計屆時通脹會升至13.3%,也有人估計明年通脹會達18.6%。英國四大工會:會員1400萬的Unison(公共服務)、1300萬的Unite(建築、製造業、交通、物流及其他行業)、20萬的CWU(通訊業)、8.3萬的RMT(海陸交通運輸業),計劃將於下月在Brighton舉行的工會代表大會Trade Union Congress(TUC),討論怎樣協調各行各業今秋的工業行動。另外,已經在考慮或計劃罷工行動的,包括英國北部和倫敦Tramlink的火車司機、教師工會、國民保健署NHS員工、代表醫生的英國醫學會、皇家護理學院、公務員工會、各郡及市鎮政府員工⋯⋯相信不需要等待冬天來臨,英國首先要面對的是個多事之秋。
不管這些工業行動令市民有多不方便,大部分英國人就算不支持罷工,也極同情勞動階級的苦況。今年10月之後,根據保守估計,平均英國家庭每年電費、煤氣費會增加至4000英鎊,不少最低工資收入的弱勢社群,或只靠國家退休金生活的老人,肯定要面對捱飢或抵冷問題。執筆的這個周末,是夏天最後的一個長周末,一連三天的假期,倫敦以南及西南部巴士司機罷工兩天,我家在西倫敦,乘坐地鐵要靠巴士接駁,本來打算去看Notting Hill停辦了兩年的嘉年華會,遂不能成事,但我不敢抱怨,因支持罷工更重要。
撰文 : 劉群章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