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15日

吳雄 訪談錄

父親曾志成:爬山過程是社會縮影

登上海拔8848米的珠峰對曾志成來說並不陌生,這已是他第四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但這次也是最特別的,同行的不只是客戶,還有自己的兒子曾朗傑。

「新冠疫情之前,我每年都帶登山團出發,這次身份是領隊也是家長,整個旅程有危險和挑戰性,壓力會大一些。」他笑一笑說。

「我自小就帶他行山,很多人覺得很悶,但人生其實就是如此,你要先有一個動機,再思考做些什麼準備工夫,才能達到這些目標;過程是痛苦的,一點也不容易。」曾志成透過行山培養兒子的獨立、吃苦精神。

「登珠峰就像人生,做一件事也好,見一份工也好,其實都像爬山的過程,亦是社會的縮影。」他希望兒子今年去英國上大學讀電影之前,完成這個成年禮。電影之路也不易走,如果連珠峰都能夠克服,任何挑戰都會無所畏懼,這是曾志成希望兒子學到的。

「就算出來打工,不是老細派給你的每樣任務都是你願意去做的,但現實往往就是這樣,正如行山,不是整個過程你都喜歡,有時很曬、很累、背囊很重。希望他透過登山,學會定立路向,找到自己位置,為想做的事情去努力奮鬥,這個才最重要。」曾志成認真地說。

這個父子登珠峰之旅,本來是3月21日出發的,當時特首宣布將做全民檢測,才提前在3月8日離港。因為疫情,過去兩年沒有爬高山,於是他安排兒子先去北美爬3個6000米的山,然後再挑戰珠峰。「一般是5月19日過後登頂,這次卻在5月12日順利攻頂。」

回港反差大

征服珠峰後,父子相對無言,曾志成回憶道:「我兒子比較內斂,加上兩個麻甩佬,更不會說些流鼻涕、流眼淚的話,香港人話齋:大家心照啦!對他對我而言,都是畢生難忘的。」這次父子能夠同行,多少要拜新冠疫情所賜,一個硬幣的確有兩面。

「這樣的機會將來也許很少了,兩父子行山倒有可能,像這次同行3個月,難!我的登山公司和培訓服務,在疫情下剛好沒什麼生意,好像冥冥中有安排,完成這個父子之旅。」兒子愈大,愈難有機會跟他登山了。

「兩父子登珠峰,世上只有幾對而已。這是個奇妙之旅,很少人有這樣的想法,但既然大家都有能力,也願意一齊付出接受這個挑戰,那就乾脆當作他的成年禮吧。將來讀大學、入社會,很多時候就是他一個人了。」曾志成帶客人登珠峰的費用約為54萬元,這個成年禮不便宜。

曾志成這條硬漢子,在言語之間流露出慈父之情。訪問以Zoom進行,兩父子回港後在酒店隔離7日,他每次都以「小朋友」稱呼兒子,足證在父母眼中,子女永遠是小孩子。

登珠峰難忘?恐怕7日酒店隔離更難忘。曾志成以「坐監」來形容,「我們出發時,回港要隔離14日,現在減至7日,但仍是令人沮喪的。我去尼泊爾、美國、加拿大,沒有像香港入境這麼難的,都是一小時辦好手續,又不用隔離。」

「去的時候很開心,但回來要隔離,還要自掏腰包租酒店。從機場到酒店,花了整整4小時,酒店職員好像戴着防毒面具一樣,這種感覺很不好受。我在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事,回來香港反差太大了。」曾志成嘆口氣說。記者慨嘆登珠峰難不到兩父子,隔離令卻難到了攀山英雄。

「不是難不難得過上珠峰,而是無法控制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清零不可能,這簡直是不能完成的目標。不同行業均受影響,其他企業高層不會接受這些措施,那當然都轉去新加坡啦!」曾志成搖頭說。

發完牢騷,他回想這次旅程,又恢復幸福大叔的神情。「之前3個月的旅程,抵消了7日隔離的陰暗面,同行的客人也順利,所以我都要感恩。兒子就要去英國,我和太太跟他難免會變得疏離一些,我相信在他獨立生活前,有這樣一個家庭活動,在他人生中會幾特別。」

曾志成(John)小檔案

年齡:49歲

身份:登山專家

成就:四度攀登珠穆朗瑪峰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