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15日

賴博彥醫生、甘嘉維醫生、楊樂旼教授 視力健康

隱形眼鏡暗藏風險
感染性角膜炎可致盲

近年來,隱形眼鏡愈趨普及,除了用來矯正視力之外,不少人因其便利或美觀的效果,以此取代傳統眼鏡。

然而華麗背後,如果佩戴方法不正確,使用者分分鐘需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隱形眼鏡是一種戴上眼角膜表面的鏡片。隨着科技日新月異,現今流行為小孩佩戴角膜矯形鏡(俗稱為OK鏡)來減慢近視加深,以及年輕人喜歡用彩色隱形眼鏡來達到美瞳效果等。

隱形眼鏡種類繁多,質料上有分硬性和軟性。硬鏡大多以亞加力膠片製造,雖不容易碎裂或磨損,但鏡片相對不透氣,容易導致眼睛不適和視力模糊。比較廣泛使用的軟鏡則以吸水塑料或水凝膠製造,相對上較舒適和容易適應,異物感較少,但卻容易滋生細菌。此外,根據鏡片壽命來區分的話,也可以分為即棄和長期使用兩種。替換時間愈短的隱形眼鏡一般都會比較衞生,但價錢則相對昂貴。

有何隱憂?

隱形眼鏡有如一把雙面刃,雖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但長期佩戴或不適當使用的話,卻可引致各種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乾眼症,患者一般能利用滋潤眼藥水等方法改善症狀。其他併發症包括巨大乳突狀結膜炎,由於眼瞼與隱形眼鏡長期摩擦而導致上眼瞼發炎,造成瘙癢和有異物感。如果病徵持續,便需使用過敏或類固醇眼藥水醫治。

另外,佩戴隱形眼鏡會減少角膜從眼睛表面吸收的氧氣量,導致角膜缺氧,繼而產生新生血管,而血管有機會生長至角膜中心,導致視力受損。另一方面,如果在佩戴或移除鏡片時不慎刮傷角膜表面,輕則會導致角膜磨損,嚴重的話可造成復發性角膜糜爛及感染性角膜炎等。

眼角膜是眼睛最前端的透明薄膜,用於把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形成影像。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角膜有上皮細胞和淚液保護,一般不容易受到感染。但由於隱形眼鏡與眼角膜長時間直接接觸,因此增加了角膜上皮細胞損傷的機會,再加上如果使用者清潔習慣不佳,細菌便有機會由受損處入侵,造成角膜炎(角膜潰瘍)。

感染性角膜炎可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引起,常見成因有金黃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鐮孢菌和阿米巴變形蟲等。患者很多時會出現眼部疼痛、眼睛發紅、視力下降、難以睜開眼睛、畏光、有異物感、流眼水或分泌物等症狀。感染後如沒有及時治療,視力可能會受影響,嚴重者甚至會永久喪失視力。研究顯示,晚間戴着隱形眼鏡睡覺或長時間佩戴會增加感染風險。治療感染性角膜炎須因應不同成因而對症下藥,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真菌或寄生蟲藥物等,嚴重的角膜潰瘍則須接受角膜移植以移除感染病灶。

值得留意的是,患者切忌自行到藥房購買非處方的「消炎藥」,因藥物有機會含有類固醇成份,會壓抑自身免疫力,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良好習慣

要有效預防戴隱形眼鏡可引起的併發症,使用者必須建立良好的佩戴習慣,例如避免戴着隱形眼鏡睡覺或長時間佩戴,讓眼睛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除此之外,在進行與水接觸的活動時,例如淋浴、浸浴、桑拿、游泳或水上運動等,建議先除下隱形眼鏡再進行上列活動。

傳統型隱形眼鏡必須定期更換,而棄置性的隱形眼鏡則切忌重複使用。所有用於清潔及消毒隱形眼鏡的用品亦必須保持清潔及定期更換。切記,傳統型隱形眼鏡須於每次佩戴後徹底沖洗及消毒方可再次使用。處理隱形眼鏡、鏡片護理藥水及有關配件前,應先以梘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並用乾淨的抹手紙抹乾雙手後才進行。

為確保眼睛健康,使用者應由註冊視光師驗配隱形眼鏡,避免隨便在網上或商店購買不合適的鏡片。若佩戴隱形眼鏡後眼睛出現不適,便應立即停止使用隱形眼鏡,然後及早向眼科醫生求醫。

撰文:賴博彥醫生、甘嘉維醫生、楊樂旼教授_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信健康] 隱形眼鏡藏風險,眼科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