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
作為影評人,我會勉勵自己擴闊視野,例如這部德國片,若非Netflix上架唾手可得,怎提起勁一看?對閨蜜,更加興趣缺缺。試想想,男人總最怕太太/女朋友的閨蜜,是非之源。
閨蜜一詞充滿大陸味,「閨中密友」簡稱,刻意訛誤,化密為蜜,突顯甜膩,典型同胞小聰明慣技。德文原名Für Jojo,意即英文For Jojo,Jojo是片中女主角Paula的室友,一切為了(for)她,倒簡單直接,兼且至死不渝。或譯《不婚大作戰》、《閨蜜沖婚頭》,台灣曾把荷蘭喜劇Family Weekend(2015)譯作《老爸沖婚頭》。沖婚頭乃指出嫁娶前夕的忙忙亂亂,又語帶雙關沖昏頭腦,夠詼諧。但如果,把本片歸類成喜劇,就錯了。
嗯,我們都喜歡把電影歸類,愈快對號入座愈安心。首先,我以為它是女同志電影,香港甚少,通常拍得唯美如《喜歡妳是妳》(2021),乃至掛羊頭賣狗肉大灑鹽花的《禁色》(1992),睇女性胴體交纏有時的確比麻甩佬介入倍感視覺享受。但觀乎《不准結婚的閨蜜》的宣傳照,並不sell靚,某一幀更疑似情殺──對,「不准」嘛,繼而我聯想情殺懸疑片,阻不到便要生要死,也典型套路。望清楚,死相又帶點滑稽,莫非搞笑才真?閨蜜恨嫁,姊妹又羨又妒,從中作梗,鬧出笑話連篇,最終大團圓收場,熟口熟面,正如《最爆伴娘團》(Bridesmaids, 2011)。
渴望盡速被告知即將看一套耽美、兇殺抑或瘋狂電影,卻忘記現實世界往往三者皆非,忘記自行發掘的新樂趣。偏愛歐陸片,就偏愛捉摸不定,連導演和演員名單都陌生。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開機)。
Netflix家庭影院,先旨聲明,片中穿插交歡畫面,有小孩者留意。對,非鹹片,但很難不觸及性事。一開場,同住的Paula和Jojo各自帶男人回家one-night stand,Paula過程中驟感無癮,推開男人,再入房推開Jojo的男人,兩女擁在床上嘻笑,畫龍點睛引出主題。
你估不到,她們親熱僅此而已(性愛場面皆男vs女),毋寧說,相濡以沫──包括字面意思,兩條魚岸上靠唾沫互相濡濕,相依為命到一地步,任何性別組合也會忍不住親吻吧。Jojo要趁Paula貪玩戴上面具才提出錫錫,幽秘難言。
大概Jojo屬於直女,至少一心遵從女大當嫁;Paula則肉體上接受異性戀,精神上非依附Jojo不可。自幼同鄉玩伴,對白交代Jojo媽媽早年自殺,但語焉不詳,是否由此立誓互相扶持、永不分離呢?留下想像空間,總之長大一齊出城,Jojo談婚論嫁,Paula即抓狂,會把橡皮糖黏在玻璃窗咬、頭撞保齡樽、口塞棉花糖,聽落惹笑,卻拍得淒冷,抒發都市人的寂寞,相當細膩。
劇情沒太離地,Paula還在經濟上倚賴Jojo。她擁法律學位,但蹉跎歲月一事無成,後青春期看着會起共鳴。然後,做電燈膽跟隨回鄉、被介紹對象、巧遇未婚夫前女友、慫恿前女友聯手破壞新人婚禮……一切我們想像中的閨蜜趣事都發生了,卻不似預期,藍天白雲海景在低飽和色彩下拍攝瀰漫鬱悶,現實無趣而殘酷,甚至結局採用開放式,像山水畫「留白」,毋須填滿,讓觀眾自行投入想像。
德國是高度自由社會,女主角戥弟弟交上基友欣慰。若訴諸同性戀反而簡單,Paula嘗試與異性媾合,床上戲非為灑鹽花而是表達內心交戰,即所謂「愛情動作片」都有演技是也。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